原因
因:倒伏角度越大,对产量的影响也越大。 水稻倒伏分根倒和茎倒,根倒是由于水稻经常处于深水中,根系发育不良,发根较少,扎根浅,根部支持力差,稍受风雨侵袭,就容易发生平地倒伏;茎倒由于茎秆基部细胞纤维素含量少,细胞壁变薄,细胞间隙大,组织结构松软,茎秆不壮,负担不起上部的力量,发生不同程度倒伏,从栽培管理方面分析倒伏的原因,主要是耕层浅,灌水过深,插秧过密,根系发育不良,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不好,另外
2、为严重。 果培养料养分不足,势必会影响小菇的正常生长发育而死菇。 同时期对水的要求不同。 秋菇前期子实体多,气温高,造成覆土层和培养料水分蒸发量大,如果覆土层没有及时补足水分,幼菇得不到应有的水分供应,就会枯萎死亡。 出菇水或保菇水喷施过量,水分渗漏到培养料,使料层上部积水导致菌丝死亡,培养料发黑发臭,造成土层小菇养分供应不上而枯萎。 高温时喷关门水,使菇棚相对湿度在 95%以上时
1、蘑菇栽培中,下列畸形菇的产生比例较高,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如下:地雷菇因是粗土粒喷湿后菇房通风量过大,温度偏低,覆细土过迟和细土粒过湿等,使实体原基着生部位过低,原基在长大过程中受到周围土粒的挤压,菇形不圆整,菇表面带泥土像“地雷”状。 防止方法加强水分管理,粗、细土喷湿要适时、缓慢,粗土粒喷湿后减少通风,保持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 80%左右,促使菌丝向上面生长。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致棉花早衰的原因有:因病导致的早衰棉花病害以黄枯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 发病与温度关系密切,枯萎病在苗期地温 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 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所以发病高峰较枯萎病晚,气温 25时发病率高,28以上时病情缓解,这一时期,如果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病情将迅速蔓延。 一般每年 78 月份发生普遍。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株茎、枝、叶等营养器官过度生长,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去平衡的现象,称为徒长,俗称“疯长”。 棉花现蕾以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如果营养生长过快,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就会造成蕾铃脱落,严重者会出现不结铃现象。 徒长的原因:主要是施用肥、水过多。 现蕾至开花初期是棉花一生营养生长最快的时期。 如氮肥供应过多,就会造成碳、氮代谢比例失调,易造成营养器官生长过快。 黄河流域棉区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005 年我场棉花单产低的原因,从总体上看,除了受环境、地理、气候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一、杂2005 年我场种植的棉花品种多达 9 个,多个品种的共存(尤其是同一轮作区品种的多样化及个别地块的一地多种现象),导致棉花生长不整齐,品级下降,产量降低,优良品种的特性得不到体现。 黄萎病的蔓延、扩散,尤其是 18陆早 10
1、最近我省麦田在返青后接近拔节期的死苗却比较少见。 从 3 月中旬开始,咨询反映越冬死苗的逐渐增多,有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农户,严重的田块死苗率占到 23。 一、死苗表现类型一是空悬苗,如藁城增村,麦田开春后已经浇水半月,发现苗没有新根,并且开始死苗。 二是同一块地种两个品种,其中一个死苗,另一品种石新 733 生长正常。 三是凡是浇了冻水的田死苗,没浇的反而很正常。 死苗田麦苗黑根、心叶黄
、水害发黄。 一些地势低洼、开沟排水不良的田块,由于长期处于渍水状态,有机质分解缓慢,养分不能及时吸收,致使麦苗叶色发黄,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受阻,扎根浅,严重的还会出现烂根死苗现象。 对于这类麦田应立即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加深疏通田间排水沟渠,降低地下水位,然后再配施适量的速效氮肥及磷钾肥,促其恢复正常生长。 ?二、缺氮发黄。 缺氮发黄麦田一般表现为全株均匀褪色发黄,老叶重于新叶,叶片狭小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叶苗”,其成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是:缺氮植株矮小,新叶出生慢,叶片少而小,呈黄绿色至黄色,叶缘呈红色。 防治措施:每亩追尿素 810 千克或碳铵 2030 千克,或者用 7501000 千克人粪尿对水浇施;后期缺氮,用 12%尿素溶液叶面喷施。 缺磷植株矮小,出叶延迟,叶面积小,叶色暗绿,缺乏光泽,边缘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叶柄和叶背面的叶脉变为紫红色。 防治措施:每亩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根肿病主要危害油菜根部,在主根或侧根上形成肿瘤,农民俗称“大脑壳病”。 近年来,德阳、成都、眉山、凉山等市、州反映油菜根肿病时有发生,其中以广汉、新都、双流、彭山、绵竹、西昌等县(市、区)发生严重。 注意特点油菜根肿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 如德阳市近年油菜根肿病的发生情况是:2000 年发生面积为 3500 亩,发生程度中等,其中产量损失在 30%以上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