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1、稻早衰是未老先衰,抽穗后到成熟期间呈现茎叶枯黄,致使成熟度不好,千粒重不高,秕粒增多,产量下降,品质不佳。 早衰的原因一是通透差,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乳酸丁酸及过量的二价铁离子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动,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 二是耕翻质量不好,尤其地边、地角、死角地方,年年不能进行耕翻,土壤板结,地硬,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
1、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一般发生在中后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后期为感病者。 果荚往往腐烂或种仁不满,造成严重损失,一般田地发病率为 20%30%,严重者达到 60%70%,甚至颗粒无收。 一、症状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植株,在根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引起根基组织腐烂。 当潮湿环境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即黑色小突起),病部表皮易剥落,纤维组织外露。 当环境干燥时,病部表皮凹陷
2、大的危害;欠墒播种,麦株生长发育不良,而播过晚,过深,过密易形成弱苗,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在底墒不足的情况下,不浇冻水,而导致早寒交加而死苗。 2、减少死苗的栽培措施选用抗寒品种选用冬性强,抗寒性好的品种是防御冻害死苗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引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特征既要有丰产性,又要有一定抗寒性,至少应在本地大多数年份能安全越冬,方可种植。 苗期灌溉对于底墒不足的是早播麦田
1、棒的原因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 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养菌期间超温,高温高湿条件下各种杂菌趁机感染。 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节安排过迟或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发菌期间气温低于 20,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导致菌棒腐烂。 3、养菌期间管理不当
2、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养菌期间温度过高,菌丝体内细胞质营养液流出,表现吐黄水现象。 出现吐黄水的栽培袋,袋内菌丝被粘液包围,生理活动受到限制,菌丝逐渐死亡,高温高湿条件下其他杂菌趁机感染,造成烂棒。 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节安排过迟或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发菌期间气温低于 20,菌丝生理活性低,发菌缓慢,不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引起杂菌感染,导致菌棒腐烂。 13 养菌期间管理不当
2、致使豆叶卷曲发黄,豆根霉烂,引起花荚大量脱落:如果水分不足,会阻碍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植株萎蔫而停止生长,花荚也随之脱落。 4、病虫为害。 花荚期遭受红蜘蛛等的危害,也会引起落花落荚。 防止措施:1、合理追肥。 在大豆刚开花时,对土壤瘠薄地块和生长瘦弱的豆苗,每亩追施尿素 5公斤,可起到增花保荚作用;基肥苗肥充足、豆苗生长正常的不必追施氮肥,以防徒长。 施用磷肥
2、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与荚果形成关系密切。 如土壤耕作层硼和钼的含量低,种植大豆时不追肥,势必增加大豆的空秕率。 特别是重茬种植大豆,单株空秕率逐年增加。 目前还存在施肥深度浅,种肥同床、同位,肥料利用率低等现象,影响大豆产量的提高。 二、预防大豆空秕粒的技术措施 用高产质优、低空秕率、综合性好的良种。 如绥农 14 大豆、垦农 19、北丰 16 等。 在选用良种的同时,要合理密植
2、缺乏水源浇灌的地块,大豆荚而不实更为严重。 于晚播或晚熟品种,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尚在开花的地块,因秋风秋雨,气温下降,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幼荚发育缓慢,或停止。 高寒地段常有发生。 秋季大豆发生病毒病使叶片皱缩、幼荚也畸形不实,大豆食心虫危害造成虫眼空瘪荚。 低海拔地区,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正处在长日照高温条件下,长日照延缓大豆籽粒发育,而高温则促进豆荚迅速发育老化
1、米果穗顶部未结籽或籽粒秕,称之为秃尖,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成秃尖的原因: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当的栽培措施。 有的品种对种植密度非常敏感,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个体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形成秃尖;营养元素缺乏,例如缺磷钾,也会加重玉米秃尖,或玉米生长后期缺肥,籽粒发育到中途停止生长
1、米果穗顶部籽秕粒瘪或未结籽粒,称之为秃顶,又叫“不满尖”,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一般会导致玉米减产 5%10%,严重的甚至在 30%以上。 因此生产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秃顶的发生。 玉米秃顶原因造成玉米秃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遗传特性。 玉米花丝从苞叶中抽出的顺序有所不同,顶部的花丝抽出最晚,如果顶部花丝抽出时恰逢大田花粉量不足或散粉末期,容易造成顶部花丝授粉不良,形成秃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