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
H O H 水分子 ( H2O) O O 氧分子 ( O2) 氢分子 ( H2) O O O O H H H H H 2H2O 2O2 2H2 二、原子 (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 3)原子间有间隔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 子 原 子 相似点 区别 联系 注意 (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 水 水蒸气 加热 通电 水 氢气 氧气 讨 论 ⑴ 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在反应里, 水分子分成氢原子 和氧原子,每 2个氢 原子结合成 1个氢分子,每 2个氧原子结合成 1
①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联系 ② 都 能构成物质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 +2价阳离子的是 • ( ) +10 2 8 +11 2 8 +12 2 8 +13 2 8 A B C D C ( ) D ( ) +11 2 8 +8 2 6 +12 2 8 +8 2 8 A B C D D +x 2 8 则该粒子是 ( ) ,表示阴离子的是 D 带电荷的原子团也叫离子 CO 3 2 _ SO 4
求: 自学课本 48— 49页,完成导学案中分子的性质第 1— 3题 时间要求: 5分钟 展示交流 尝试确认 展示交流 尝试确认 分子的性质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 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物质 分子间隔 受热时 增大 ,遇冷时 间隔缩小 的缘故。
设疑激趣引入 1 作业设计 掌握运用新知 6 展示数据 体会分子之小 3 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引入 字迹过一会就消失了,还有 阵阵香味这是为什么。 老师蘸花露水写字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 分子、原子构成的 这两张图片,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真实性 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教学直观性、提高了 课堂效率。 观看图片 感知微粒存在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 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
动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见,说明什么(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能够想象到分子的运动性质,视频放浓氨水使酚酞变红 的微观过程,品红溶液的溶解过程,直观形象。 这是传统手段难于解决的问题) 师生分析现象 2: 1:一碗黄豆和一碗小米混合在一起后体积是二者之和吗 左手代表五个水分子,右手代表五个酒精分子,相溶的过程是重叠关系还是 2 交叉关系。 (结论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1、- 1 原子和原子核教学过程:一、原子模型1JJ 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1897 年发现电子,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 粒子散射实验是用 粒子轰击金箔,结果: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区别 ②原子 一般不 具有稳定结构 ,而离子 具有 稳定结构 ①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联系 ② 都 能构成物质 微 区别 与 粒 联 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 构 电 性 表示法 相互转 化关系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用元素符号表示 Na, S 用离子符号表示 Na+ 用离子符号表示 S2 原子
团: SO42 名称 、 CO32 、 NO3 OH 、 MnO4- 、 MnO42- 、 ClO3- 、 PO43 、 HCO3 、 NH4+ 碳酸氢根( HCO3)硫酸氢根( HSO4)磷酸氢根( HPO42)磷酸二氢根( H2PO4) 6. 离子 : 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
酚酞溶液 中的实验 :将几滴浓氨水滴入无色的酚酞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无色的酚酞变 红了。 如果用这一装置( 呈现 右图 装置 )来做实验,我们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氨分子扩散的演示实验: A、 B两个 烧杯中盛有的都是酚酞溶液, C烧杯中盛有的是浓氨水,我们 仔细观察一下 A、 B两个烧杯中出现的现象。 【媒体展示】 将 氨水 滴入 酚酞溶液 中看到的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