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
1、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说过 “ 科学靠两条腿走路 , 一是理论 , 一是实验。 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 , 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 ” 在中子的发现过程中 , 是哪条腿走在了前面呢 ? 提示 : 理论走在了前面 , 先是卢瑟福从理论上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 然后被他的学生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1 . 了解 粒子散射实验 ,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在科学大道上,有一块宝石,它就是元素周期律。 拉瓦锡、德贝莱纳、纽兰兹、迈耶尔等人从它身边走过,都把它拿起来看看,然后又把它扔掉。 而门捷列夫却吸收前人的经验,苦苦思索仔细研究它,使之散发出本身的光彩,最后他拿着这块宝石,登上了化学的高峰,统一了整个无机化学。 元素周期律是近代化学史上的又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它所蕴藏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1、最新海量高中、“解剖”原子【教学内容】:剖原子沪科粤教版 物理 八年级 第十章 第3 课 (1 课时)【教材分析】:教材按照从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概念与原子的组成,教材中重视介绍人类探索粒子和宇宙的历程,并预示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情分析】: 本章涉及较多现代物理知识,所需基础知识较多,但本章教学要求不高,因此
1、最新海量高中、“解剖”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1、“解剖 ” 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 还可以再分割吗。 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还可以再分割。 19世纪初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叫做 “ 单原子分子 ” ;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 ,叫做 “ 多原子分子 ”。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金属分子是由一个金属原子组成的。
熔沸点高 , 硬度大 ,难溶于一般溶剂。 常见原子晶体例举: ( 1)某些非金属单质 [硼、硅、锗、金刚石等 ] ( 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 [SiC、 BN等 ] ( 3)某些氧化物 [SiO Al2O3等 ] 109186。 28180。 共价键 180186。 109186。 28180。 Si o 共价键 怎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金刚石 、硅和锗的熔点和硬度依次下降 ? 2. “
栏目链接 例 1 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 B.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 C.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D. 阴极射线本质是 X射线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解析: 阴极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射出的电子, A、 B、 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 : C ►课堂训练 1. 阴极射线从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出 , 在其间的高电压下加速飞向阳极
76。 .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4. 实验分析 . (1)由于电子质量远小于 α粒子质量 , 所以二者发生碰撞时电子不可能使 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 (2)使 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只能是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 , 按照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 正电荷在原子内是均匀分布的 , α粒子穿过原子时 , 它受到两侧的斥力大部分抵消 ,因而也不可能使 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 更不可能使
B.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 C.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D. 阴极射线本质是 X射线 解析: 阴极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射出的电子流 , 关于阴极射线是电磁波 、 X射线都是在研究阴极射线过程中的一些假设 ,是错误的 . 电子的发现 如图所示为测定阴极射线粒子比荷的装置 , 从阴极 K发出的阴极射线通过一对平行金属板 D D2间的匀强电场 , 发生偏转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1)在 D
6 9 氟 F 2 7 10 氖 Ne 2 8 11 钠 Na 2 8 1 12 镁 Mg 2 8 2 13 铝 Al 2 8 3 14 硅 Si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