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
分子论 ” 的提出 D. 氧化还原理论的建立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解析 :( 1 ) 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英国的汤姆生。 ( 2 ) 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的质量不同 ,故其物理性质不同 ,但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 3 )“ 原子 — 分子论 ” 是国际化学界于 1 860
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金箔原子后产生的反弹 解析: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绝大多数 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 ,少数 α粒子有大角度散射 . 所以 A处观察到的粒子多 , B处观察到的粒子少 , 所以选项 A、 B错误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原子核库仑斥力的作用 ,所以选项 D错误 、 C正确 . 答案: C 方法总结: 对 α粒子散射实验题的解法
配合验证的实施。 8 验证原理 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实验室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检定规程》及《中国药典》 2020版 一 部附录 V D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起草本验证方案。 对该仪器进行 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以确定该仪器的备件、资料文件 是否完整,实验室环境能否满足该仪器的正常操作和使用,仪器的性能是否满足验证可接受标准和我们日常分析检验工作的需要。 6 9 验证准备 相关文件
α 粒子所受库仑力也很小,故 α 粒子偏转角度不会很大. 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 叫做原子核 .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 • 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 “ 空旷 ” 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体育场 原子 原子核 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 α
定态假设 跃迁假设 4 3 2 1 E4 E3 E2 E1 轨道假设 4 3 2 1 hν=E初 – E未 21nEEn= rn= n2r1 三、玻尔计算出氢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 rn=n2 r1 轨道半径: ( n=1,2,3……) 能 量: En= n 2 1 E1 ( n=1,2,3……) 式中 r1 ( r1 = 10- 10m
子花薯别名花薯,是我国台湾地区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育的脱毒苗新品种。 它生食味甜,熟食最佳,果薯蒸熟后,稍稍抖动,全薯慢慢裂开,银白色的薯丝层层向四周分离,形成完整的红薯花,因此得名原子花薯。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蔓半直立型,单株分枝 5,叶片深腹缺刻,心脏形,顶尖 2为半紫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蔓长 ,绿色,粗壮,有茸毛。 结薯性好,单株结薯 2,结薯大小均匀,薯块纺锤形,单薯重 300。
子中没有中子 原子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质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核电荷数 =电子数 阅读教材 总结规律 对原子的构成你又 有哪些发现。 核电荷数的意义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 ①原子不是实心球体, ②原子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在分 ③原子不显电性 ④原子的构成 ⑤原子中微粒的电性和质量关系。 练习 1 知识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意义 :科学家规定 ,以一个碳原 (指碳
用 表示 电子数 O 8 18 Al 14 27 Cl H H H20 A Z X 35 17 Cl 10 13 17 18 35 18 8 O 27 13 Al 应用 : 填写下表 10 8 13 17 10 1 1 1 0 1 1 学以致用 用 AZX表示原子: : N= , AXn共有 x个电子,则 N= , AXn+共有 x个电子 , 则 N= , 1H216O分子中 ,N= 元素
量很小,对 α 粒子的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影响;由于正电荷均匀分布, α 粒子所受库仑力也很小,故 α 粒子偏转角度不会很大. 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 叫做原子核 .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 • 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 “ 空旷 ” 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原子内部。 另一个问题接着捆扰人们,原子核内部还有什么呢。 1920年,卢瑟夫便预言原子内部可能存在中性的粒子 1921年,卡文迪什实验室开始实验研究 1928年,玻特发现现象, 1930年发表错误见 解。 1932年,居里夫人发现现象,发表错误见解。 1932年,查得威克发现现象,发表正确见解,发现中子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原子结构图 原子中央有一个很小的核;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