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
招辨真假 一看整齐度。 混有其他稻谷的杂交稻种子粒型不整齐。 混入的父本或其他籼稻明显比杂交水稻种子细长饱满,而粳稻谷则较圆。 二看谷壳色。 杂交水稻种子谷壳上略带不均匀的黄褐色等生理性杂色,而父本、保持系谷粒颜色较一致,保持系和其他混杂谷粒比杂交水稻种子透明度高,谷壳比杂交水稻种子光滑。 三看柱头痕迹。 非杂交水稻谷粒因多属于自花授粉,雌蕊柱头不外露,柱头痕迹遗留在谷壳内部
1、 优 1 号 选育单位:重庆市种子公司品种来源:该品种系重庆市种子公司用自育不育系 115A 与绵恢 725 组配而成。 产量表现:2000 年参加重庆市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亩产 5389 公斤,与对照汕优 63 相当,在优质稻组中居第二位。 2001 年续试平均亩产 5408 公斤,与对照汕优 63 相当,在优质稻组中居第一位。 2001 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3O13对照汕优 63
、基施有机肥据测定,在杂交水稻的总需肥量中,有 50%60%的氮和 70%的磷、钾来自土壤,施肥不足就会过多消耗土壤中的养分而降低肥力,增施有机肥是提高肥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杂交水稻生产中有机肥的施用量应占全期施肥量的 40%。 二、早施分蘖肥早稻在插秧后 5 天,晚稻在插秧后 3 天,即可追施分蘖肥。 分蘖肥宜分次施用,第一次亩施尿素 6斤,隔 7 天左右,根据苗情,对生长差的田块
1、护好茎叶,防止早衰,增强稻株抽穗后的光合效率,促使养分高积累、高运转,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补施粒肥杂交水稻抽穗之后功能叶逐渐枯黄,如果脱肥,叶片还会过早发黄而枯死,稻株光合作用的能力即可被削弱。 因此,补肥增源,延长叶片寿命,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是促进粒多而饱满的有效措施之一。 粒肥的施用,一般以根外喷施叶面肥为主,在破口期至灌浆期喷施 23 次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准适宜品种。 应选长江中下游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不宜选北方的品种,否则因生育期偏早,优势难以发挥,增产潜力有限。 目前我省推广的品种有慈抗杂 3 号、慈杂 1 号、浙凤棉 1 号、湘杂棉 8 号等。 2、适时播种移栽。 4 月上中旬择晴覆膜育苗,苗龄 25 天左右(或三叶期)即可移栽;直播区在 5 月初完成播种。 3、合理定植密度。 移植区 16001800 株/亩,直播区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交棉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根系发达,长势旺,生长快,结铃性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 也正因为如此,杂交棉在需肥规律和栽培管理方面与常规棉大不一样。 适时移栽移栽前 7 天,将地膜昼夜揭开炼苗。 气温稳定在 15以上、10 厘米地温稳定在 17以上、根部土壤含水量不低于 65%时可以进行移栽,移栽时要尽量缩短缓苗期。 一熟棉田一般在 5 月上、中旬移栽
1、 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嘉乐优 2 号系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农业科学所用自育的 不育系 151A 和恢复系 组育成的三系密穗型杂交中熟晚粳新组合,是杂交粳稻中的新秀,与当地常规主栽品种相比,表现为分蘖力强、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熟期中等、产量较高等特点,适宜于江、浙、沪地区作单季稻种植,是该地区将要推广的主要品种。 1 产量表现2003 年参加嘉兴市区试,平均产量 8565顷
者日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获悉,上海农业科学家在长江流域杂交粳稻育种上取得突破。 继取得长江流域首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杂交晚粳稻恢复系之后,又育成首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南方杂交晚粳稻组合。 目前一系列的强优势组合已成长江流域杂交粳稻“种源”的重要支撑。 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所研究人员利用籼粳亚种中间材料为“桥梁亲本”,在晚粳稻品种中导入籼稻恢复基因,成功育成可在长江流域大面积应用的强优势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几年来,杂交棉花品种的种植面积有迅猛扩大的趋势,特别是杂交抗虫棉品种的面积在杂交棉的面积中又占据着主导地位。 杂交棉与常规棉比较,增产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般增产 10%以上,高的达 15%20%,其中杂交抗虫棉又有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优势,更受广大农民的青睐。 因此,杂交棉和杂交抗虫棉在不少主产棉区已占棉田面积的 80%左右,逐渐替代了常规棉。 但是
1、 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嘉乐优 2 号(151A/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杂交粳稻新组合。 2002 年进入区试和大区示范,经年生产试验和较大面积示范,表现良好,适宜于单季晚稻直播、旱育秧和手插栽培。 1、艺性状嘉乐优 2 号属半矮生型中的密穗型杂交组合,株高 95长繁茂,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叶鞘苞节,叶片狭挺,剑叶上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