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鹿
2、无效后,应用维生素 D 制剂治疗,用药 10d 后,临床症状迅速消失,完全恢复健康,疗效显著,除 2 头骨骼变形的没有完全恢复外,其余 96 头全部治愈,治愈率为 2 临床症状该群仔鹿均为慢性病例,病初患鹿主要表现为发育迟滞,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咀嚼无力,反刍减少,消化不良,然后出现异嗜癖,患鹿嗜啃舐墙壁和饲槽,进而消化机能紊乱、消瘦。 患鹿不愿走动和站立,喜卧,强行站立和运动时,表现紧张
2、次用完哺乳器具后要坚持消毒,以防细菌进入仔鹿消化道,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腹泻,影响仔鹿生长。 3、哺乳仔鹿早补饲:早补饲能使仔鹿锻炼消化器官的生理机能,提前断乳,仔鹿 15龄时就可在保护栏内设小槽,放一些混合精料让其采食,混合精料最好用温水调成粥样,每天补 1 次,1 次投放量以仔鹿正好吃完不剩余为宜,随着仔鹿日龄的增加,补给一些青草、枝叶及优质的青干饲料。 仔鹿开始采食精、粗饲料后
2、头、背部。 5、站立和爬卧反复进行。 6、有的母鹿没有上述明显症状,需要对每一头鹿勤观察,特别是关在小圈里的母鹿。 三、母鹿的分娩过程1、正生:指胎儿两前肢先入产道,露出阴门口之外,头伏于两前肢的腕关节之上。 分娩过程多数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 下列情况均为不正常分娩,需马上人工助产:(1)母鹿不用劲,分娩乏力。 (2)双脚交叉。 (3)两前腿已露腕关节,但头未露出。 (4)只露一条腿
2、繁殖成活率,是饲养母鹿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母鹿和仔鹿的饲养应注意以下几点:察母鹿临产及舔仔情况,对难产和有恶习的母鹿要及时助产,确保母子安全。 仔鹿出生后除靠母鹿舔干外,还要人工擦干湿毛,但要避免有气味的物品,例如酒精、肥皂等物质,防止母鹿弃仔。 随之完成称重、测体、标号、登记等工作。 喂初乳。 初乳含有天然抗体,对仔鹿机体的生理代谢、后天发育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升高,稀便中时有血丝。 不论哪类胃肠炎,都可导致病鹿脱水。 3 治疗宜早期治疗。 首先应禁食。 一般禁食 24 小时,不限饮水。 这样做一方面可减轻进食的刺激;另方面可使消化道内容物排空,减少刺激。 其次是补液。 胃肠炎会导致脱水,补充体液十分重要。 鹿因保定困难,补液往往被忽视。 补液可通过内服方法,即灌服或饮用糖盐水和复方氯化钠溶液。 静脉补液是可靠的方法,一般多用 5%小苏达液注射
2、度肿胀,出血,黏膜脱落。 二、治疗1、西药治则补液消炎,止泻止血。 处方 15糖盐水 500 毫升1500 毫升,10%磺胺嘧啶钠 40 毫升升,10氧化钾 10 毫升升,静注。 处方 2 止血敏 4 毫升10 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钠 15、毫升30 毫升,10%氨基比林 10 毫升30 毫升,肌注。 处方 3 硫酸阿托品 3 毫升8 毫升,后海穴封闭注射。 2中药治则清热解毒,健脾燥湿
2、渐增加,5 周龄后随着补食量的增加可逐渐减少。 l8 周龄乳量分别为每天 800 毫升、1000 毫升、1200 毫升、1400 毫升、1200 毫升。 1000 毫升、800 毫升、500 毫升。 人工哺乳应注意定时定质定量喂乳。 (四)补饲仔鹿 2 周龄后可补饲精料,一日 3 次,自由采食。 其补料配方如下:玉米面 50%,豆饼 36%,麦麸 10%,食盐 1%,磷酸氢钙 2%
2、 2 周龄后可补饲精料,一旦三次,自由采食。 其补料配方如下:玉米面 50%,豆饼 36%,麦麸 10%,食盐 1%,磷酸氢钙 2%,微量元素及多维 1%。 青草或树叶任其自由采食。 养好仔鹿要勤于观察、加强调教驯化。 饲养管理中应勤于观察,圈养仔鹿应每天定时驱群,以使其充分运动,加速其消化运动机能的发育。 对 1 月龄的仔鹿进行驯化,与人多接触,为以后放牧及管理打下基础。 疾病防治。
2、多数饲养场、养殖户都将仔鹿分群饲喂,这样可以在饲喂上不同对待,保证鹿群整体发育水平,避免母鹿群有掉队的仔鹿。 饲喂时按公、母仔鹿不同的营养需要,给予不同的精料和粗料,并且一定要把料摊均、摊匀让每只鹿都能吃到足够的饲料。 弱小仔鹿的饲养管理弱小仔鹿多为出生较晚的、因病或饲喂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发育较慢的仔鹿。 对于它们要及时从大群中拨出来,单独准备一个暖棚圈,由专人精心饲养。
2、致难产或形成舔肛、咬尾等恶癖。 因此,要为产仔母鹿设置僻静的产仔舍,尽量减少对产仔期母鹿的各种不良刺激。 四、加强对仔鹿的看护做到对仔鹿细致的观察和护理,采取昼夜值班制度,掌握每头仔鹿从出生到毛干站立吃初乳的全过程,对被母鹿遗弃的仔鹿要及时实行寄养或人工哺乳平时注意观察仔鹿的行为表现,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治疗。 五、合理设置仔鹿保护栏仔鹿保护栏应具备光线较暗、垫草厚、温暖干燥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