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
2、国家早稻品质改良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之一。 湖南农大组织水稻生理生化、水稻栽培、水稻生态以及农业化学等多学科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经过几年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稻米垩白检测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创了一套快速垩白扫描测定系统。 同时较为全面深入地阐明了早稻垩白形成机理,并通过大量田间试验,从 27 种药剂中筛选出了数种能明显改善垩白性状的主效成分进行优化组合
2、 克广增素 802、400 克尿素、200 克磷酸二氢钾对水 50 公斤叶面喷施,可提高秧苗素质。 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 生产中因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而引起僵苗的现象并不少见。 另外绿肥田和油菜高桩田未配施速效氮肥,有时也引起僵苗。 因此,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亩用量 1500斤,绿肥每亩用量控制在 1500公斤,油菜秆高桩还田亩用量控制在 500斤,并配施碳铵 30斤。
2、害苗床如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因发酵发热和氨气中毒易造成烂芽死根;肥料与床土翻拌不均匀,肥料未分散均匀,没有与土壤充分融合,秧苗 1 叶 1心后,秧根下扎时触及肥团造成反渗透死苗;出苗后根际追施尿素时未及时浇透水,因缩二脲、氨气中毒,引起秧苗成片或带状死亡。 因此,一定要提高营养土质量,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营养土拌入肥料时要反复翻拌,使肥料与营养土充分拌匀、融合。 出苗后可用 素
1、稻烂秧是水稻秧苗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 根据天气预报,今年春季雨水偏多,有利于早稻烂秧的发生,如果不加强防治,将会严重影响早稻产量。 一、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土褐或绿褐色,幼芽黄褐枯死。 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后长出绵毛状白色菌丝,有的长出白色或淡粉色霉状物,幼芽基部缢缩,易拔断,幼根变褐腐烂,成簇、成片死亡。
1、地育秧往往遇到春寒造成烂秧,而培育壮秧是防止烂秧的积极措施。 只要认真抓好培育壮秧的各项技术环节,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烂秧。 首先要有优质的种子,在选、留、藏好种子的前提下,播种育秧以前,必须认真抓好发芽试验,翻晒种子,用盐水或黄泥水选种,种子消毒,浸种催芽,选好秧田,疏播匀播,冷浸暖播,适当埋芽等一系列技术环节,此外,还要适期播种,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这是培育壮秧
稻本田的生长处于气温由低逐渐升高的季节,本田生育期一般为 8090 天(早熟品种或三熟制早稻少的只有 6070 天)。 从生长速度来看,总的表现前期生育慢,后期生育快。 由于早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迭,只有一个吸肥高峰且持续时间短而早,同时早稻的产量主要是依靠一定量的有效穗数,所以早稻移栽以后要求早发一轰头。 一般双季早稻在移栽后 1520 天达到分蘖高峰
1、优华优是由不育系华农与恢复系明恢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稻迟熟组合,适宜在粤北以外地区早、晚造种植,粤北稻区也可因地制宜作中、晚稻利用,年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产量表现:年早造参加省杂交稻区试初试,亩产?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培杂双七分别增产?、?,达显著水平,排名第二。 年早季参加区试复试,亩产?公斤,比培杂双七增产?,达显著水平,名列第一;同时参加杂交稻生产试验,亩产?公斤
1、防” 响催芽整齐度稻种吸足一定水分后,体积膨胀,细胞改变原来的休眠状态,开始伸长和分化。 浸种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水温的高低而定。 当水温 10时需 90 小时才吸足水,需浸种三四天;当水温达到 30时需40 小时,浸种一二天即可。 浸种时吸水不够,种谷出芽就不齐,但也不能浸种时间过长。 催芽时仍需保持稻种足水状态(以种皮湿润,谷堆不见明水为宜)。 如种子缺水,根长芽短;水分过多则芽长根短
1、交早稻比常规早稻一般每亩增产 50 公斤以上。 目前推广的主要组合有威优1126,常优 482,都属中熟类型,全生育期 110 天左右。 白田和绿肥田茬口,应在 3 月 2530 日播种,4 月底至 5 月初插秧;早油菜和早大麦茬口,在 4 月15 日播种,5 月 10 日前栽完。 可用“线菌清”或“强氯精”浸种。 每亩秧田播种 20 公斤,栽 67 亩大田,采用地膜保温育秧。
2、播种,选择向阳、肥沃的土壤作秧田,用腐熟的猪牛肥作基肥,增施磷肥。 每亩秧田播种公斤,每亩本田用种公斤。 秧龄期控制在天以内。 每亩至少抛万蔸。 每亩施公斤标准肥作基肥,达到需要穗数的时,结合露田亩施公斤氯化钾控制分蘖,幼穗分化达厘米时酌施保花肥。 注意防治纹枯病,孕穗期一定要防治一次。 中鉴中国水稻所选育的中熟偏迟早籼优质稻品种。 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在我省第四次优质稻评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