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
2、对肥水反应敏感,因此应注意均衡施肥,防止前期用肥过多。 中后期应适当加重穗粒肥,防止根系早衰,增施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增强稻株的抗倒伏性。 (三)及时搁田控苗。 搁田时间可在分蘖至足苗数 80%时开始搁田,并采用露搁结合,反复搁田的方法,直至主茎倒数第 2 叶(剑叶露尖)为止,以后保持田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在搁田程度上,一般以搁至田面硬实,田边开细裂,田中不陷脚为宜。 (四)喷施烯效唑
根水稻后期养根防早衰的主要措施是协调水与氧的矛盾。 在高温条件下,如果稻田蓄有水层,则水层温度可达到 40左右,会出现热水煮根现象。 因此,水源条件较好的垄田,可采取湿润灌溉的方式。 因为湿润有利于水分蒸发,从而有效降低温度,防止出现水层和田泥温度过高的现象;同时湿润有利于供氧,能较好地协调水与氧的矛盾。 对于水源条件较差的稻田,则实现间隙灌溉。 对于深泥脚田、冷潜田、鸭屎泥田等严重潜育化稻田
2、间,先白天后整天,而忌温度增高,骤然揭膜。 (3)把好科学管理关。 在出苗芽期以湿润为主,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不积水。 一般低温不灌深水,以利通气和扎根。 只有在霜冻或暴雨时才灌深水,幼苗期以防寒为主,同时注意不要缺氧。 二叶期前如覆盖较好,遇一般寒潮可不灌深水,若是强大寒潮可日排夜灌。 二叶期后三叶期前要注意以水调温护苗,一般情况下,晴天灌水上畦,雨天放干沟水
2、大,产量高,米质较优。 经浙江省年和年两年区试,平均亩产为公斤,比对照“浙”增产,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公斤,比“浙”增产。 平均全生育期天,比“浙”长天。 精米率、粒长、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等五项指标达部颁食用优质米一级标准,米质总分明显高于“浙”,但直链淀粉含量偏低。 该品种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全省作早稻种植。
1、播早稻是一种省工省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方法,具有分蘖早、分蘖多、分蘖节位低、株型较好、群体协调、根系生长浅和成穗率高等特点,因而受到广大稻农的欢迎。 但与其他稻作方式相比,其季节较紧,全苗、匀苗难,草害发生较严重,后期易出现倒伏现象。 因此,应切实抓好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个高峰期。 第 1 个高峰期出现在播种后 5 天7 天,以稗草、千金子等杂草为主;第 2 个高峰期出现在播种后
2、40%毒死蜱 50 亳升+病毒 A 或病毒细喷雾,主治灰稻虱、钝化病毒。 2、三(1)代稻纵卷叶螟:田间 5 月 29 日初见,亩平均蛾量 10 只,近期没有出现迁入峰,随着梅雨期的到来,会有迁入峰次,对迟嫩早稻会有一定的危害,呈中等发生趋势。 3、纹枯病:5 月 25 日初见,近日的阴雨天气利于其发生,6 月 5 日蔡卢观测区调查,平均丛病率 幅度 2%8%,去年同期平均丛病率
1、年,随着水稻抛秧栽培等耕作制度的推广和优质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水稻害虫的发生及其危害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如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秧龄较小、分蘖期较长,受害虫危害的阶段相对拉长,需要有效保护的时间也较长。 另外,目前大多数的优质水稻品种亦较易受到害虫的侵害。 我省早稻前期的主要害虫有三化螟和白背飞虱,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一、三化螟三化螟,又称白翼仔。 其幼虫钻蛀入水稻茎秆内进行取食
稻生长后期多处于梅雨季节,田间湿度大,通透性差,以纹枯病为主的各种病害发生较重。 在此提醒广大农户要重视适时用药防治。 早稻纹枯病如果防治一次的话,宜迟不宜早,一般在早稻齐穗后用药最合适,主要目的是控制病害的垂直上升,保证早稻后三片功能叶不受害。 药剂选择上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每亩用 30%爱苗(苯醚甲丙)15 克对水 2530 公斤均匀喷雾,不仅可以防治纹枯病,而且能兼治早稻后期多种真菌病害。
稻生长后期多处于梅雨季节,田间湿度大,通透性差,以纹枯病为主的各种病害发生较重。 在此提醒广大农户要重视适时用药防治。 早稻纹枯病如果防治一次的话,宜迟不宜早,一般在早稻齐穗后用药最合适,主要目的是控制病害的垂直上升,保证早稻后三片功能叶不受害。 药剂选择上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每亩用 30%爱苗(苯醚甲丙)15 克对水 2530 公斤均匀喷雾,不仅可以防治纹枯病,而且能兼治早稻后期多种真菌病害。
1、温度急剧下降到 10%时,极易冻死秧苗。 据观察连续 7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 10%,有膜覆盖的秧苗烂种死苗率可达 20%以上,无膜覆盖的死苗率达 50%以上。 解决的办法:一是覆盖秧 m 要防地膜缩水、漏风及贴膏药现象。 平铺地膜秧田,要抢晴天或雨后掀动地膜,防止贴泥闷种。 秧苗未扎根现青前,可撒些草木灰、谷壳等覆盖物,增加抗寒力,促进秧苗扎根。 二是低温来临前,在秧厢上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