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
1、灶” 杂交早稻浸种催芽过程中的哑种(不发芽)烂芽问题一直困扰着粮农,经调查,大多数是因为浸种催芽方式不当引起的,因为不少农户将传统的浸种催芽方法套用于杂交早稻种子。 传统浸种催芽方法是利用种子吸水后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来提高谷堆温度,促使种子发芽的。 由于杂交早稻用种量小,谷堆升温达不到催芽的要求,常导致发芽率低,哑谷多,最终因催芽时间过长引起滑壳、霉菌感染,直至烂芽坏种。 因此
2、地主栽水稻品种缩短1015d;幼芽顶土力强,以利于出苗迅速,生长一致;耐旱力要强,在比较干旱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抗病性强,特别是要抗稻瘟病、胡麻斑病;丰产性好,米质优。 12 我国近几年选育或引进的优良品种近年来,我国选育并引进了一批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早稻品种,如中旱 3 号、早稻 65 号、早稻 9 号、丹粳 8 号、丹旱稻 1 号、旱糯 3 号、豫粳 2 号、绿旱 1 号、巴西陆稻(
2、总面积的 37%。 之后随着杂交中晚稻的选育成功与推广应用,引发稻作结构的第二次调整,一季中晚稻面积扩大,早稻面积逐年下降,80 年代平均种植面积下降为 14760 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 30%。 随着城乡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对粮食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早稻成为第三次稻作结构调减的首要对象,90 年代早稻年均种植面积进一步降至 12094 万亩,约占水稻总面积的 26%。
2、入幼穗分化中期,即倒 2叶期,是施用保花肥和保蘖肥的最好时期。 倒二期施肥,能有效防止颖花退化,延长倒一、倒二叶的长度,促进分蘖成穗。 生产上应根据田间禾苗长势长相,施用好氮肥和钾肥,达到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目的。 一般每亩施用尿素3斤,钾肥 3斤。 另外,如果抽穗期叶片颜色淡绿,还应看苗补施粒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 0斤,或者施用叶面肥,以增强后期光合能力和促进灌浆结实。 但是
合。 栽培要点如何。 目前双季早稻采用的品种、组合有:“601”、“汕优 82”、“优 99”等。 其栽培要点有以下五点:(1)适时早播,播期掌握三月五日前后。 (2)选择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较为先进的育秧方式。 也可采用铲秧、湿润育秧等传统的育秧方式。 亩用种量常规 3斤,杂优 1 公斤左右。 (3)合理密植,亩插丛数 2 万丛左右。 瘦地、施肥水平低于 9 公斤纯 N 的可适当密些,高于
1、年全市早稻喜获丰收。 目前,全市已进入早稻收割高峰期,部分地方已经结束。 针对当前晴雨交替的天气状况,特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搞好早稻收割,切实防止稻谷热蒸黄变。 造成早稻热蒸黄变的原因,主要是收割的稻谷没有及时风干晒燥,有的甚至来不及脱粒就闷堆一起,致使粮温骤然升高。 据检测,稻谷的温度普遍在 50以上。 这样高热的稻谷,只要连续堆放 3 至 4 天,稻谷的内外稃和护颖上就大量长出霉菌。
2、好蓄水、保水工作,及时耕整大田,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全市早稻插植面积。 2、抢抓季节,适时早抛适宜抛秧叶龄为 ,早稻抛秧要做到叶到不等时,时到不等叶,力争 4 月 5 日前完成插秧。 同时在抛秧前 2要喷送嫁药。 3、抓好抛秧质量近年来我市存在抛秧基本苗不足的弊端,这是影响我市早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各镇务必抓好抛秧质量,保证抛植密度。 超级稻每亩抛 蔸,普通杂交稻要求亩抛 蔸,每亩抛足
2、腐熟有机肥 30004000 公斤,复合肥 50 一 60公斤,尔后深沟高畦种植,按行株区 50 一 20 厘米播种,亩值 6000 株左右,播后覆上细土 78 厘米,起垄拍实,亩喷 5O扑草净 50 克除草,然后覆盖地膜。 3中新培土。 出苗后即须破膜放亩,并及时松土、壅根,去掉小、弱枝蔓,封行前结束培土。 4肥水运筹。 一般出苗后施适量速效氮肥提苗,幼苗高 40 厘米以上,看苗苗施尿素
, 稻瘟病抗性中等偏弱。 全生育期 111 天,比对照金优 402 长 1 天 , 该品种还未通过江西审定,目前只能予以关注。 5 附表一、各品种单点区域试验产量综合分析表 试验地址:江西省 XX 县 XXXX 年度 品 种 单 产 排 位 对 照 品 种 产量(公斤 /亩) 产量(公斤 /亩) 备 注 试验 品种 对照品种 CK1 差异 增产幅度 ( %) 试验 品种 对照品种 CK2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