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
米耕葵粉蚧于 80 年代末在河北省赵县、满城首先发现以来,随着机械化耕作程度的提高,该虫已在河北省普遍发生,成为制约玉米增产丰收的主要害虫。 由于该虫早期在根部危害,不容易被发现,尤其大部分农民不认识此虫,从而导致危害加重,严重的造成绝收。 识别危害状:该虫一年发生 3 代,以第二代危害为主,其发生于 6 月中旬至 8月上旬,主要危害夏播玉米幼苗。 6 月中旬末,夏玉米出苗后,卵开始孵化为若虫
1、产条件不断改善,高产(高潜力)品种的应用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玉米主产区实际达到的产量完全可以超过气候土壤生产潜力。 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光温是不可控的,而水分,土壤条件是可以采取人为措施予以改善的。 如自然降水不足的产区可以引水灌溉土壤贫瘠的可以改土造田,培肥地力,去实现高产。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一、培育、选用综合性状好的耐密型玉米实践表明:种植综合性状好的耐密型玉米是实现高产
2、力较低,速效氮在 5070 毫克/千克,属于低水平供肥能力。 有效磷在 1025 毫克/千克,属于中高水平供肥能力。 根据土壤供肥现状,提出“稳定磷肥,增施氮肥,积极养地”的施肥方针,按照“重施底肥、少施勤施追肥、适量施用种肥”的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 小麦 667平方米产 450千克,最佳施肥量为 3045 千克,其中 667平方米施磷肥 1015 千克,氮肥 2030 千克。
1、、粒结构好、保水、保肥、有机质含量高、含盐碱少、无杂草种子的床土、菜园土或多年熟化旱地土为宜。 通过采土、碎土、过筛等程序,应在秋天或早春运至育秧地点备用。 经粉碎、过筛处理的床土 100 千克,与床土调节剂 4 千克充分拌匀混合。 覆土不需拌床土调节剂。 8 天,苗高 15 厘米,叶龄 3 叶 1 心;白根 1214 条;秆扁粗,密度2;叶片短、宽、上挺,有弹性;苗高、叶龄整齐一致;无病虫
1、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 露出新的菌丝后,喷水、覆盖薄膜保湿保温,7 天左右即可现蕾出菇,一般可增产 10%左右。 弹性好的木板条挤压、拍打震动料面。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不留深痕,不破坏料面。 这样可促进菌丝加速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 此法对香菇、平菇、凤尾菇及木耳等均适用,一般可提高生物效率 15%左右。 布袋、细土覆盖在培养料面上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年我国原棉缺口高达万吨为弥补这一缺口建议国家实施“棉花科技创新计划”,充分利用和借鉴我国在“转基因抗虫棉”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用科学技术迅速增加原棉产量,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据介绍,年我国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创汇额的,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涉及亿棉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产提效 硼是棉花高产最关键的微量元素,田间缺乏症状到了不能不补的程度,现已成为限制棉花产量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给棉花施翻可采取多种方式。 一是做基肥可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用美国硼砂集团生产的优力硼锌 100 克,可与氮、磷、钾等肥料混合均匀后一起施用,也可拌细干土后施用。 不仅可以补硼,还可以补充棉花最需要的锌。 二是追施在棉花浇水或第一次追肥时,每亩用 10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技术是在棉花不整枝打杈,只打顶心和边心,又叫二次打顶栽培法的基础上,推出的更为省工的一次打顶栽培法,其省工至少 70%以上,而产量增加 8%以上,棉花品质基本和传统法持平。 其关键技术有如下几点:期趋中。 宜选择大棵型,中期长势强,亩产籽棉不低于 350 千克,高产超过 500 千克的品种,通常选择华抗号系列、秋丰大铃系列以及抗病 2105 系。 播期不宜过早,5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液”增产 100 斤据我地农科所和棉农科技户多年试验,在棉花不同生育期,施药治虫时混喷以下营养液,可有效增产 2030,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1、鸡粪液:取发酵干鸡粪 3 公斤,2、加水 斤,3、浸泡 30 小时,4、再煮 25、3 小时,6、滤去残渣,7、然后再发酵,8、至液面出现白霉时,9、滤去白霉,10、加水 50 公斤,11、均匀喷雾于 1 亩棉田。 12、兔粪液:取
过磷酸钙、硼酸混合液处理过小麦种子后,植株表现为根系发达、秆高粗壮、有效分蘖数增多、叶片功能期延长等特点。 此外,用该溶液浸种还可增加植株叶面积,使植株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大大增强。 其技术操作要领是:选择质量优良且粉碎后的过磷酸钙 3 公斤,放入盆、桶等容器中,加入 50 公斤清水搅拌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待溶液中的碎渣下沉后,滤出清液,倒入另一容器中,然后再加入 50 克硼酸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