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L 理论 =σ LT/ES (公式 2) LT计算段长度内钢绞线实际受力长度 (mm) ES钢绞线弹性模量( 105 N/mm2) σ 计算段长度内钢绞线平均应力 (N/mm2) L 理论 (1)=σ LT/ES =1395 6530247。 105 = L 理论 (3,4)= LT/ES = 1395 6530247。 105 = 由于预应力筋与孔道之间摩擦力的影响
证书可查 :1 号 油表读数。 N1=*张拉力 + 2 号 油表读数。 N139。 =*张拉力 + 图纸可查: 单股张拉控制力 P= 9股数 油压表读数及张拉力计算 : 10%初应力 : 张拉力 =单股张拉控制力 *股数 *10%*9= N1油表读数 =*张拉力 +=*+= N139。 油表读数 =*张拉力 +=*+= 20%过程应力: 张拉力 =单股张拉控制力 *股数 *20%*9=
收缩徐变损失五种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 2)预制箱梁钢绞线张拉锚下设计控制应力 σk= Ryb。 在实际施工操作确定千斤顶 4 张拉力时,还应考虑锚环孔口的预应力损失,此损失为锚垫板外侧钢绞线非直线通过锚环孔口、夹片及限位板时增加的摩擦损失,此值一般为控制张拉应力的 3%。 确定张拉油表读数 根据设计的锚下控制应力,再加上 3%的张拉控制力,得到预应力结构体外最终施加张拉力值
搭设施工平台 安装底模及支座(就位) 立一侧侧模 绑扎钢筋骨架及定位网 立另一侧侧模及两侧端模板 安装波纹管 安装附着式振捣器 搭设灌注砼脚 手平台 钢筋、模板全面检查 灌注梁体砼 检孔、穿预应力钢束及张拉 孔道压浆 封 端 成 品 检 验 就位制梁施工准备 钢筋切割、弯制成型 模板检校、刷油 波纹管除锈 波纹管的接长、制作 检查振动器 梁体材料准备备 配比试验 上料、搅拌 插入振捣器振捣 收面
桥梁跨度 177。 20mm( L16m); 177。 10mm ( L≤ 16m) 桥面及挡碴墙内 侧 宽度 177。 10mm 检查 1/4L、跨中、 3/4L和梁两端 腹板厚度 +10mm、 5mm 检查 1/4L、跨中、 3/4L 底板宽度 177。 5mm 检查 1/4L、跨中、 3/4L和梁两端 桥面外侧偏离设计位置 ≤ 10mm 从支座螺栓中心放线,引向桥面 梁高 +10mm、
加剂 工艺检验 .......................................................................................... 72(精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施工工艺细则施工工艺细则 44目 录 1 编制说明 适用范围 41. 2 编制依据 本《工艺细则》中引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用词说明 82 材料技术要求 水泥
水平变形系数; EcI 式中 m——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可按表 ; b0——管桩桩身计算宽度( m) ——管桩外直径。 表 管桩桩顶水平位移系数 Vx 12 注: 当桩顶位移大于 10mm,值宜适当降低;反之,可直适当提高。 当水平荷载为长期荷载时,应将表列数值乘以。 需要进行地震作用效应设计的桩基计算应符合下列表达式: 1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1) 2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公式
时,要及时检验张拉设备。 钢绞线下料成束、穿孔 A、钢绞线须进场后应该具有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单,并应分批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 60 吨,主要检查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指标。 B、预应力钢绞线进场后要分类堆放、妥善保管,要符合通风、防锈条件,并按照检验合格证书编号取料使用。 钢绞线在搬运过程中严禁抛丢、碰撞、拖拉,起吊千斤绳应外包胶皮,防止损伤钢绞线。 C、进场钢绞线应该逐盘检查
筋间距 为 1m,曲线段间距为。 预应力 张拉工作原理 智能张拉系统由系统主机、油泵、千斤顶三大部分组成。 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以应力为控制指标,伸长量误差作为校对指标。 系统通过传感技术采集每台张拉设备(千斤顶)的工作压力和钢绞线的伸长量(含回缩量)等数据,并实时将数据传输给系统主机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张拉设备(泵站)接收系统指令,实时调整变频电机工作参数,从而实现高精度实时调控油泵电机的转速
数 控制 力( KN) 10m 板 中 9 边 12 13m 板 中 12 边 13 16m 板 中 14 边 17 台座验算考虑因素 传力柱在钢绞线受拉状态下为受压构件,因此 构件尺寸需满足受压承载力的要求,但同时传立柱比地面高出的距离不宜太大。 虽然太高对台座受力较有利 (因能减少压杆长细比和偏心距 ),但太高会对钢筋安放、支模和浇筑混凝土等带来不 便。 根据以往经验 , 传立柱高度拟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