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
方法。 74页“复习”第 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集体交流,理解“四周围上篱笆”指的是求苗圃的周长。 三、综合运用提升 74页“复习”第 10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多长的木条”指的是长方形的周长,“多大的玻璃”指的是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列式解答,得出: 周长:( 100+60) 2=320(厘米) 面积: 100 60=6000(平方厘米) 74页“复习”第 11 题。 课件出示图片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采用的是小组发现学习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质疑、验证概括中归纳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简单应用。 第二课时,首先由长方形面积公式类推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并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应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基础 实验 猜想 验证 概括 归纳 长方形面积公式 正方形面积公式 解决问题 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特征 类推
学生指着图形说出想法,说完后,电脑顺次延展显示两组长与宽。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较难理解的算式( 5+ 3) 2=16( m) ,我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播放,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了“(长+宽) 2=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公式推导的难点。 】 ( 4)择优: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取了看图形→说算式→析思维→看演示→想算法的教学步骤。 这样
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 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 恩,小朋友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很有趣哦。 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 4)(指名说)第三个有几个角。 提问:长方形有 4 个角,你又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
教师导言:长方形、正方形除了有四条边、四个角这些特点特点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呢。 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量一量吧,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小精灵儿童 学生动手操作,把发现的特征可以记录在书上。 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教师小结,帮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板书) (如果学生对 “ 对边 ” 不理解,可通过课件演示提示学生。 ) (二)学生尝试独立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
总结 你认为哪种方法 最简便。 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 长方形的周长 = 正 方形的周长 = 【 展示 】 主题 一 根据 情景图介绍第 85 页例 4 长方形的周长 的信息和问题, 并介绍 长方形的周长 的几种解答方法。 建议 :。 图 形 讲解计算方法。 主题 二 根据 情景图介绍第 85 页例 4 正 方形的周长 的信息和问题, 并介绍 正 方形的周长 的几种解答方法。 建议 :
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 )、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 3 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估一估长方形的面积。 ( 2) 验证估计的对不对,动手量一量。 一位学生上台摆,其余在学习单上摆。 提 问:这个长方形里一共摆了几个。 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小正方形的个数 =每行摆的个数摆的行数。 再出示一个稍大的长方形。 ( 1) 用刚才的量法,量出它的面积。 ( 2) 小正方形不够用你是怎么知道它的面积的。 小结:长里摆了几个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长就是几厘米, 宽里摆了几个
都是长方形。 引出问题:玻璃没平方分米 2 元,要知道修一扇窗户要多少钱还需要知道什么呢。 (这块玻璃的面积。 )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呢。 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究。 (二) 自主探究 现在每小组同学们手中都有若干面积为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同学们任取若干,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录他的长、宽、面积。 (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 三)汇报结果 教师将同学们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四)根据结
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 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 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