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我再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 总结 :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
描写,把杨贵妃不忘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使这一形象平添光彩。 ——叙事见情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汉皇:荒淫误国的昏君。 深爱杨女的痴心男。 杨女:祸国殃民的红颜。 忠贞爱情的痴心女。 主题:一、讽喻说。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国公 • 母亲 → 凉国夫人 • 哥哥 → 殿中少监 • 堂哥杨国忠 → 右丞相 • 大姐 → 韩国夫人 • 三姐 → 虢国夫人 • 八姐 → 秦国夫人 杨家显贵 • 京城歌谣: •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 兵车行 》 杜甫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此君王不早朝 夸张 •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妹弟兄皆列土
客 ……梨花一枝春带雨 •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 :含情凝睇谢君王 ……此恨绵绵无绝期 谁恨: 恨什么: 李隆基和杨贵妃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为什么恨。 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 运用了什么手法 ?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直接造成恨的原因。
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 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和向往。 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 3)双重主题说。 是皇帝也是普通人。 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 佳人曲 》 有诗为证 诗曰: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至“君王掩面救不得
哥哥 → 殿中少监 • 堂哥杨国忠 → 右丞相 • 大姐 → 韩国夫人 • 三姐 → 虢国夫人 • 八姐 → 秦国夫人 杨家显贵 • 京城歌谣: •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候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 • 广宁公主 金步摇 • 逃难途中, 玉环被杀 • 骊宫高处入青云 …… 不见玉颜空死处 • —— 恨之直因 •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 佳人曲 》 有诗为证 诗曰: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至“君王掩面救不得
映现实,反映时事。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 《 与元九书 》 ) “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 ( 《 新乐府序 》 ) 3.诗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但也要重视诗歌形式,要声情并茂。 ( 1) “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 《 与元九书 》 ) ( 2)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三)白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讽喻诗: (
春带雨 •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 :含情凝睇谢君王 ……此恨绵绵无绝期 谁恨: 恨什么: 李隆基和杨贵妃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为什么恨。 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 运用了什么手法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直接造成恨的原因。 “汉皇重色思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