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
评比生产的同时,相应 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⑬、 各班组长对所负责班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负总责。 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检查各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督促工人遵章守纪。 负责分析处理一般性事故的工作,发生重伤以上事故立即上报。 各职能部门的责任 ⑪、 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按安全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编制施工工艺、技术文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⑫、
支撑进行全部拆除;张拉压浆场地应平整,张拉平台及安全防护措施 准备 完毕。 张拉压力指针读数表及计算伸长值、水泥浆配比、操作程序、 施工注意事项等应 制作成标牌,以便操作时挂在明显位置处,容易观察掌握。 预应力筋张拉 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同一束预应力筋两端同时张拉方法, 锚固时,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 锚具、千斤顶的安装顺序如下:安装工作锚环→安装
为强度等级不低于 级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添加减水剂和阻锈剂,水胶比不超过 ,不得泌水,流动度不应大于25s ,30min 后不应大于 35s。 初凝时间大于 3 小时,终凝小于 24 小时,压浆时浆体温度不超过 35℃。 浆体对钢绞线无腐蚀作用。 ( 5) 启动真空泵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 ~ 并保持稳定。 ( 6) 启动灌浆泵,当灌浆泵输出的浆体达到要求的稠度时,将泵上的输送管阀门打开
力( KN) 备注 左端 右端 1 F1 1302 0块 2 F2 1302 3 F3 1302 4 T0 1302 5 F4 1302 1块 6 F5 1302 7 F6 1302 8 T1 1302 9 T2 2块 10 ZD1 1302 3块 11 ZD2 1302 12 ZD3 1302 13 ZD4 1302 14 ZT1 1302 15 BD1 1302 4块 16 BD2 1302
张拉梁构件的钢束控制力( KN)和理论伸长量( mm),按照孔道编号调出张拉参数,验证电脑计算出的 15%、 30%、 50%、 100%油压值是否和人工计算的数值一致,如果不一致请检查标定方程式输入是否正确。 ④ 施工技术员和张拉操作员技术交底,交代梁编号、孔道编号、对应控制力、理论伸长量、张拉工艺顺序(制成表格发放给操作员),张拉顺序见下图: 十天高速公路甘肃段 STO1 标合同段 预
: 混凝土强度达 25MPa 时,应快进行预张拉。 混凝土强度达 ,弹性模量达 时,方可进行初张拉。 混凝土强度达 ,弹性模量达 ,同时龄期不少于 10 天时,方可进行终张拉。 预施应力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检查梁体混凝土是否已达到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要求、混凝土龄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否则不允许预加应力。 张拉千斤顶和油压表均在校验有效期内。 第一、二片梁 进行终张拉前
(7)首次开车前,应松开小车上棘轮机构的棘爪,行车正常后再搬 入 ,防止电机倒转。 (8)操作人员应按缠丝机说明书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缠丝机运行中操作人员不得交谈。 (9)每次接好钢筋再启动时,应松开牵制器,空车运转, 待正常运行后,方可再压紧牵 制器。 (10)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测其电气设备的绝缘情况,其绝缘电阻不得低 于 ,对地电 阻不得大于 4MΩ。 (11)遇雨和下班后应用防雨布将机械盖牢
() 10% () 第四 循环 10% () 30% () 50% () 60% () 50% () 30% () 10% () 第五 循环 10% () 30% () 50% () 70% () 50% () 30% () 10% () 第六 循环 10% () 30% () 60% () 80% () 60% () 30% () 10% () 观测 时间 (min) 5 5 5 10 5 5
整根钢铰线的最 大负荷(K N ) 屈服负荷 (K N ) 伸长率 (% ) 进行上述试验时,如果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合格盘报废,在从未试验过的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检,如仍有一中 交第四航务工程局 有限公司 公主岭 制梁场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 工艺细则 5 项不合格则该批报废。 锚板和工作夹片应达到《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 连接器》( GB/T14370— 93)的要求。
L=( PpL) /(ApEp) 式中 :Pp—— 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 N;直线段取张拉端的张拉力,曲线段 按平均张拉力计算; (本次负弯矩张拉钢绞线为直线与曲线的组合线型 ) L—— 预应力 钢绞线 的长度, mm; Ap—— 预应力钢绞线 的截面积, mm2; Ep—— 预应力钢绞线 的弹性模量, MPa; 钢绞线 第一 直线段伸长量△ L1 计算 钢绞线为直线,故 Pp=P 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