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 重要提示 】 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的观点 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和 诡辩论 【 重要提示 】 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的观点 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人生价值的实现 —— 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 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对立统一观点 承认、揭露、分析、解决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矛支配、决定 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 次矛影响,转化 矛主支配、主导,性质 主矛支配、决定 抓主流 不能忽视矛盾次要方面 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 含义 特点 实质 方法论 事物自身的否定:即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主要衡量标准是什么。 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3 探究 二 : 位于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内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经过 5 个多月的封闭改造于 2020 年 5 月 14 日竣工。 当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 45 周年纪念日。 数 万兰考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焦裕禄纪念园,祭扫焦裕禄烈士墓。 据统计, 45 年来
受到什么启示。 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变化的事物。 探究二: 阅读教材第 31 页 第二个 方框中 的内容,探究 下列 问题 3 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绝对精神的运动是一种什么观点。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探究三: 阅读教材第 32 页 第一个 方框中的内容,探究 下列 问题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
响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 “蝴蝶效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②说法错误,实际上事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③的说法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 【 例 3】 : (09江苏 )2020年京沪高铁投资 600亿元,这将带动 200万吨钢材和 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 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
世界 ≠ 物质 物质世界是指 万事万物 ( 物质具体形态 ) 的总和 , 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另外注意 “ 反应 ” 和 “ 反映 ” 的区别。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 2) 意识是 人脑 ( 不是大脑 ) 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 物质器官。 意识就是在 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 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 3) 意识是 客观存在 的反映 【 提示
起源于 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本义 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任务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年轻时就开始到处游历,他的目标是到处找老师追求知识,最终他创立了“原子论”。 他认为:茫茫宇宙,除了原子之外还有虚空。 哲学家的经历表明 A、哲学就是爱智慧 B、哲学来自实践、思考 C、哲学有利于我们看世界 D、哲学促进我们的思想发展 哲学的任务就是( )
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百家争鸣。 生产力提高 要求政治改革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春秋战国时期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结论一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任何 哲学 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 反映。 经济、政治 文化 决定 反作用 结论二 : 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思考 讨论:
的 ,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庄子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 ” 在梦中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东西 ,证明我们的 感觉是很不可靠的 . 那么在 醒时所感觉到 的我们及周围世界也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