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2、肝球虫;寄生于肠道上皮细胞内的叫肠球虫。 但在临床上所遇到的往往是这两类混合感染的球虫病。 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南方梅雨季节常呈现发病高峰;在北方以夏、秋季多发,均呈地方性流行。 各品种的家兔均易感,断奶后至 3 月龄的兔最易感,发病死亡率可达 50%以上。 一般成年兔感染后带虫,极少发病死亡,但能排出卵囊。 2、症状球虫病的潜伏期为 23 天或更长。 肝球虫病症状为精神委顿
2、味。 十二指肠有炎症时,可出现呕吐症状。 当肠粘膜有损伤出血时,粪便呈番茄酱色,并有腥臭味,里急后重,重的犬可见肛门失禁。 全身变化较重,精神沉郁、反应迟缓、全身无力、体温升高 40上、心动过速,可视粘膜绀红、眼球下陷,高度脱水,酸中毒。 重者可昏迷、自体中毒死亡。 治疗(1)禁食 1,补液、消炎、纠正酸中毒。 葡萄糖盐水 30 毫升千克体重,5碳酸氢钠 2 毫升千克体重,静脉滴注。
2、瘦,易引发球虫病,导致仔兔死亡。 要及时开窗通风降温,及时给兔补饮 12%食盐水,内服十滴水 23 滴,饲喂青绿饲料降暑。 仔兔黄尿病:哺乳仔兔因吃了患有乳房炎母兔的乳汁引起,全窝性发生。 患兔昏睡,全身发软,膀胱臌胀充满黄尿,死亡率很高。 发现后及时隔离母兔治疗。 仔兔寄养或人工喂养,对患病仔兔可口服磺胺噻唑治疗。 常见性肠炎:由大肠杆菌或毛发状芽胞杆菌等病菌引起
2、严重,当时存栏獭兔数 2103 只,经仔细检查患病獭兔数 1524 只,占 70%以上,患病部位以耳癣(痒螨所致)和足癣(疥螨所致)为主,是笔者在基层从事养兔技术工作 30 年以来看到范围最大的一次兔螨病。 为此,首先要确诊该病,然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本病。 2、诊断笔者根据了解和看到的发病情况,病兔患部一般都发生被毛脱落,皮肤红肿,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糠麸状的痂皮。
2、呈持续性呕吐,严重脱水、眼球下陷、皮肤弹力下降、腹围增大、呼吸困难。 随着肠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变部位的肠管开始比现麻痹、坏死,此时病犬疼痛反应消失。 但临床出现高度精神沉郁、自体中毒、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将造成死亡。 慢性肠梗阻症状主要表现动物逐渐消瘦、脱水,并有经久治疗不愈病史。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可初步做出诊断。 腹部触诊可触及到明显的梗阻块或肠套迭的粗细交界部。
2、作出诊断。 防治措施(1)限制饮食:一般至少要停饲 24 小时。 此时如不呕吐,可多次给予少量的清水或冰块,以能维持口腔湿润为度。 然后喂以糖盐米汤,或高糖、低脂、低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数天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清理胃内容物:病初当胃内尚残留有害物质时,可使用催吐剂。 如皮下注射盐酸阿朴吗啡 35 毫克,或口服吐根末 053 克,或吐酒石 00503 克。 后期有害物质进入肠道时
2、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未见任何好转,病情逐渐加重,遂到医院求诊。 当即采取止吐、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待进一步检查确诊,次日上午病犬死亡。 经尸体剖检、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犬华支睾吸虫病。 以后所遇病例经及时诊断和妥善治疗,大多获得痊愈。 2 临床症状本病常呈慢性经过。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最初表现为精神萎靡、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病情逐渐加剧,出现呕吐、下痢、贫血、黄疽等症状。
2、比较,这样感觉更准确。 浅部触诊也用于检查心搏动、肌肉的紧张性、骨骼和关节的肿胀、变形等。 当肌肉痉挛而变紧张时(如破伤风),触诊感觉硬度增加;当肌肉因瘫痪而弛缓时,感觉松弛无力。 第二,深部触诊法是用不同的力量按压患部,即用指端缓缓加压,以触感深部器官的部位、大小、有无疼痛及异常肿块等。 如犬因粪结导致的肠梗阻,一般深部触诊可检查到硬块。 触诊的原则应是先周围后中心,先浅后深,先轻后重。
2、增多者较为少见;慢性病例的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但没有出血倾向。 (2)实验室检查:仅依靠临床症状很容易与犬瘟热特别是神经型犬瘟热相混淆。 因此,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等综合判定后,还必须以检出病原体或证实血清中抗体滴度升高才能确诊。 【治疗】对急性感染病例,可用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用 70 毫克,或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用 14 毫克,每天两次口服
2、响胃肠蠕动及其它腹部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粘连性腹膜炎往往预后不良。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大量增加,嗜中性白细胞增加,有核左移现象。 腹腔穿刺检查,蛋白 4%以上,颜色浑浊、比重增高(上),白细胞可达 2 万/立方毫米以上。 涂片检查可见有细菌出现。 治疗(1)腹腔封闭疗法:先将腹腔内的积液放出,待液体放完后,先将腹腔内的积液放出,待液体放完后,向腹腔内注射青霉素 5 万单位/千克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