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一般以阴虚多见。 • 阴虚火旺; • 阴阳两虚之象,为重症。 【 治疗 】 1.基本治疗 • 治法 养阴清热,扶正固本。 以手太阴、足少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痰气郁结等不同表现。 【 辨证 】 • 主症 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情绪不稳定。 • 肾阴虚; • 肾阳虚; • 肝阳上亢; •
多,如涕如脓。 湿热下注; 脾虚; 肾虚。 【 治疗 】 1.基本治疗 治法 固摄带脉,利湿化浊。 以足少阳经、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症 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 风热证; 肝胆火盛。 【 治疗 】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 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合谷 太冲
,超过 39℃。 风热表证; 肺热证; 热在气分; 热入营 血。 【 治疗 】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热邪。 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
肝气郁结; 痰瘀互阻。 【 治疗 】 1.基本治疗 ( 1)实证 治法 理气化痰,行瘀通络。 以相应背俞穴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肝俞 丰隆 归来 子宫 三阴交 配穴 操作 毫针泻法。 方义 【 治疗 】 1.基本治疗
1972年 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 有医药简牍 92枚,其中 木简 78枚,木牍 14枚。 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 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 100味。 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 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 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 “ 治百病方 ” 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
............................................. 7103 食堂卫生管理 ............................................................... 711 环境保护措施 ............................ ....... .............. ..............
,有遗传倾向,以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为基本病理。 临床上又分为胰岛素依赖型( I型)、非胰岛素依赖性( Ⅱ 型)等多种类型,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多见于 I型,相对分泌不足多见于 Ⅱ 型。 【 辨证 】 主症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 肺热津伤,属上消; 胃热炽盛,属中消; 肾阴亏虚,属下消;
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 2.平时常用两手掌根部揉擦腰部,早晚一次,可减轻和防止腰痛。 • 3.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配合推拿、牵引等方法。 • 坐骨神经痛( sciatica)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受压等而出现的炎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