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
量功率 Pc: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热敏电阻体受测试电流加热而引起的 阻值变化不超过 %时所消耗的电功率。 ( 9)最大电压 :对于 NTC热敏电阻器,是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不便热敏电阻器弓起热失控所允许连续施加的最大直流电压。 对于 PTC热敏电阻器,是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静止空气中,允许连续施加到热敏电阻器上并保证热敏电阻器正常工作在 PCT特性部分的最大直流电压。 ( 10)最高工作温度
直度 刀 N 簇 100 2 编 50 刀 N 100 3 编 80 立管铅垂度 5 陈 30 成排管道间距 15 交叉管的外璧或隔热层间距 20 注 :L一管子有效长度 ,DN 管子公称直径。 . 6 氨制冷系统管道的坡向及坡度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表 的规定。 . 12 . 表东弓 .‘ 盆制冷系统管通坡向及坡度范围 (%) 管道名称坡向坡度 氨 压缩机排气管至油分离器的水平 管段
道上的水汽、冰霜,并要预热,使被焊母材有手温感,预热范围应以焊口为中心,两侧不小于壁厚的 3— 5 倍。 管道焊接前需对管端口加工坡口。 焊接应使焊后管道达到横平竖直,不能有弯曲、搭口现象。 管道、管件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 求文件规定,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可按规范 GB5023597 的规定确定。 制冷系统管道坡口形式常采用 V 型坡口(见下图)。
水冷式 蒸发冷却式 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 227 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 228 空气强制对流冷凝器 1肋片 2传热管 3上封板 4左端板 5进气集管 6弯头 7出液集管 8下封板 9前封板 10通风机 11装配螺钉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图 229 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过滤器应检查其金属滤网是否符合该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 9)每个阀门及氨液 (气 )过滤器均应逐个进行气密性试验,其试验压力应按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 10)阀门安装应符合制冷系统中氨的流向《加氨用阀门除外 )。 带手柄的阀门,阀柄的朝向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阀门技术文件的要求。 ( 11)成排安装的阀门 (如阀站 ),阀门手轮的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 ( 12)电磁阀、旁通阀
培养熟练的制冷操作工 作人员 两名(参与培训人员 须 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 服务承诺 : 操作人员具备独立正常操作和处理日常维 修的技能(参加培训人员不能中途更换)。 维护期间压缩机因正常检修以外的故障造成的停产时间累积不超过 1 周(油面过低等违章操作造成的故障除外)。 维护期间氟利昂泄漏量不超过 200kg(由甲方操作人员非正常操作引起的泄露除外)。 四、 双方责任和义务:
算。 ★ 给定条件: 型号: (反动式) 全名: 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反动式、四缸四排汽汽轮机 ★主要技术参数: • 额度功率: 600MW • 冷却水温度: 20℃ • 排汽压力: • 给水温度: ℃ • 给水压力: • 工作转速: 3000r/min; • 控制系统: DEH • 通流级数: 57 级 高压部分: ( 1调节级 +10 反动级) 中压部分: 2 9 级 低压部分:
确度,保证了柜内食品的品质。 但是由于 流过蒸发器前后空气的压差、温差等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蒸发器结构、翅片形状、翅片间距、霜层均匀性、霜层厚度等,这些因素使得温差、压差的测量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测量霜层厚度的高灵敏度传感器的开发也是难题,所以即时除霜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和 改进。 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制冷系统的结霜特性、除霜方法及除霜控制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974 年 Sanders
MINLP 模型只能在过程系统和蒸汽管网的参数固定时对驱动方案和流量分配进行优化。 因此,现有这些模型大都是分步的策略或局部的优化,其根本原因就是目前对大规模超结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同步联合优化模型的求解十分困难,甚至是对公用工程本身的结 构和参数的同步优化模型也只能做偏重一个方面的简化。 公用工程系统优化的基本方法 系统综合和能量集成优化的目标是用能费用最小。 由于各子系统的复杂性
s= Mpa 表面张力 ς = 103N/m 液体粘度 ul= 104PaS 蒸气粘度 ug= 106PaS 液体热导率 λ l=(mK) 蒸气热导率 λ g= 102/(mK) 液体普朗特数 Prl= 蒸气普朗特数 Prg= 已知 R22 进入蒸发器 时的干度 x1=, 出口干度 x2=,则 R22 的总质量流量为 qm=Q0 3600/r(x1x2) = 3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