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
原子的 数目 不变; 原子的 质量 不变。 ( 2)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 的 种类 和 数目 可能发生变化。 活动与探究二: 方案一: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注意观察 蜡烛燃烧的现象; 并记录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注意观察 镁带燃烧的现象; 并记录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 .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2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M2 原因: 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 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实验 5- 2: >实验 5- 1小结: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M2 在密闭容器中 实验 5- 2小结: = = 在密闭容器中 镁 + 氧气 → 氧化镁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前后原子的 种类 、 数目 和 质量 没有改变。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事实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 蜡烛燃烧后消失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的种类改变; 宏观 微观 一个可能变 分子的数目 : 15 总结 :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定律具有普遍意义。 因为有时考虑问题不全面或实验方案不完善,而导致表面的 不相等。 16 化学变化变成黄金。 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这一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不对。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 CO2和 H2O跑掉了,所以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没有。
镁 +氧气 氧化镁 点燃 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要轻。 如何解释 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实验 5- 1: 在开放容器中 :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M2 原因: 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 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实验 5- 2: >实验 5- 1小结: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硫酸溶液 稀释成 20%的硫酸溶液 ,需加水多少克 ? 解: 设稀释后 溶液 质量为 m,可以列出下式: 50g 98%= m 20% m= 245g 稀释加水的质量: 245g50g=195g 稀释后溶液中溶质质量 答: 需加水 195克 【 另解 】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 需要水的质量为 X 50g 98% ( 50g+X) 20% = X=195g 答: 需要水的质量为
残留一部分氧化镁。 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实验 5- 2: >实验 5- 1小结: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M2 在密闭容器中 实验 5- 2小结: = = 在密闭容器中 镁 + 氧气 → 氧化镁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要点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 不是
规律,空间再造能力强。 2,解决问题同学们思路清晰,步骤齐全,方法到位。 说明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做到了应用自如。 3,操作实践部分得分率 100%。 体现了孩子们的对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转化能力应用自 如。 缺点: 计算题的口算部分、笔算部分、脱式计算,错误率大,小数加减法的数位对齐有问题 简便运算的方法
标识和可追溯性及生产过程运行的质量控制。 负责所管辖部门贯彻实施质量方针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五茶叶加工部 (经理 ) 负责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及质量方针的实施。 负责车间规章制度文件的制定、审批及实施。 组织各生产车间实施过程控制程序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素的控制。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制订实施与生产过程控制有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负责搬运、贮存、包装
交接桩复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 和竣工复测。 3.接受工点技术主管技术指导和测量资料审查,配合工点技术负责人做好对施工队和工班的测量成果交底,完善交底资料签认手续。 不得将未经审核的测量成果用于指导施工。 4.按规定做好控制桩橛的复核测量和保护工作,负责测量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归档管理工作。 5.按规定做好测量仪器、工具的校核工作,不得使用未经检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测量人员的质量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