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
按 抽样方案分类 11 三、按抽样的次数分 1)一次抽样方案 2)二次抽样方案 3)多次抽样方案 4)序贯抽样方案 每次仅随机抽取一个样本进行检验,抽验次数不预先规定,每抽检一个样本后都应作出三种可能的判决,即接收该批、拒收该批、继续抽检一个样本,直至作出批接收与否的结论。 按抽样方案分类 12 四、按检验的目的分类 ( 1)逐批抽样检验 对每一检验批逐批抽取样本,进行检验,判定批产品是否接收
组合形式的 SI导出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包括 SI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和十进分数单位) 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 SI单位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7 国际单位制单位 国际单位制由 SI单位 (包括 SI基本单位、 SI导出单位 )和 SI倍数单位 (单位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三部分构成。 国际单位制(SI) 的单位 SI单位 SI基本单位 SI导出单位 包括
) 对检验员的要求: 检验员应具备检验岗位必须的意识、知识和技能,按规定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11 采购产品的验证 ( ) 对检验员的要求: 1. 按检验卡片 、 检验文件 、 合同和技术协议的要求实施进货检验。 2. 根据检验要求对检验结果作出判断 , 保证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厂。 3.当顾客要求对供方提供产品进行验证时,配合顾客对进货产品的验证。 12 标识和可追溯性(
检验、现场检验 F)按检验后被检验产品能否使用分: 破坏性检验 、非破坏性检验 G)按检验对象的数量分: 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 12 第四节 质量检验的职能和依据 质量检验的目的 A)判定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合格与否 B)产品质量评定 C)考核过程质量 D)获取质量信息 E)仲裁质量纠纷 13 A)预防职能 通过对质量检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通过加强过程控制与管理
• A:我国标准:按性质分为三类,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 B: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 推荐性标准具有与强制性标准相同的完整性。 当推荐性标准一经采用,也必须严格执行。 • 标准代号和编号 • GB • 年代号 • 标准顺序号 •
造成的。 双 峰 型 双 峰 型 261 形成的原因: 测量工具有误差; 原材料混杂或一时有变化。 加工工具突然磨损; 短时间内由不熟练工人替班; 操作疏忽; 混入规范不同的产品等。 孤岛型 孤 岛 型 271 往往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某种缓慢的倾向起作用造成的。 如工具的磨损、或操作者的疲劳等系统性原因造成的。 平 顶 型 平 顶 型 281 这种异常不是生产上的问题
可知,这时, T=8б。 当 Cp,工序能力充分满足,但应考虑是否经济;当 1≤Cp≤ 时,工序能力尚可,但接近 1时( Cp=1, T=6б ),应注意超差的发生;当 Cp1时,工序能力不足,应采取措施。 根据这样的原则,可以把工序能力分为五级, 级别 工序能力指数 T与 б 不合格品概率 P 工程能力分析 特级 Cp T10б P% 工序能力过于充分 一级 ≥Cp
而 不能事先预防 废品的发生 , 人们称它为‘ 死后验尸 ‛ ; 二是由于 检验人员本身的差错 , 即使全数检验也可能漏检或错检; 三是产品至关重要的 破坏性试验不可能全数进行。 如炮弹爆炸试验 , 汽车碰撞试验验 , 灯泡的寿命试验 , 输油管线承受极限耐压试验等。 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 因此单靠检验是不能防止产生废品的。 那么如何控制废品的产生呢 ? 统计质量控制
的质量特性值。 如;铸件的疵点数、统计抽样中的不合格判定数,不合格品数等。 • 计数值分为计件值和计点值。 • 计件值,如:不合格品个数、设备台数、合格品率等 • 计点值,如:疵点数,不合格数,每百单位不合格数等。 • 遵从客观规律:: • 计量值数据 ── 服从正态分布 • 计件值数据 ── 服从二项分布 • 计点值数据 ── 服从泊松分布 • 数据的要求 • 1)、针对性 ──
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预防职能 ──通过质量检验把获得的大量数据和质量信息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通过质量过程控制,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因素加以控制与管理 对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检验部门要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例会,参加会议人员,生产、设备、采购、销售、还有生产车间的负责人以及主要技术人员,大的问题请分管质量和生产的领导也参加会议,每次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