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多数农民认为,芝麻是低产、耐旱作物,管理粗放。 导致多年来春芝麻亩产不足 150 公斤,夏芝麻或套种的芝麻亩产低于 100 公斤。 试验证明,只要良种加良法,改进栽培措施,就能使芝麻的产量提高 20%以上。 一、施足底肥在选用适应性强、产量高的良种的前提下。 整地时每亩施优质农家肥 3000 公斤、过磷酸钙 2530 公斤,如有机肥不足,可增施尿素 5 公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属胡麻科芝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热带,为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内需要10的有效积温 2500左右。 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是 2432。 一、面平坦,肥力均匀,灌排方便,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为 地沙壤土的地块为宜。 粒饱满、发芽率高、无病虫、无杂质的种子作种。 播前晒种 12天,再用 菌灵拌种待播。 6 天灌水。 要求灌足灌透,667 平方米灌水量为 100120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芝麻酥糕(闽式)原料配方 酥粉科 98 千克 糖衣料:饴糖 12 千克 白砂糖 克制作方法 白芝麻仁,面粉分别炒熟呈金黄色,配以经过加工的砂糖粉混合拌匀,放入石臼里擀成粉末,过 70 目铜筛即成。 饴糖、白砂糖熬至约 135,滴几滴糖浆于冷水中视糖滴稍脆时即可。 酥粉炒至约 35左右,倒在操作台一角稍压实。 取少量酥粉均匀撒在操作台上,再将煮好的糖衣放上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 “航芝 1 号”来源于农业部“九五作物航天技术育种”重点课题支持。 1996 年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亲本芝麻种子,搭载我国发射的第 17 颗返回式卫星,在太空停留 15 天后返回地面,自 1997 年开始进行连续多年地面选择,经遗传稳定性、产量、品质及抗性等比较试验,比对照明显优异,2001 年至2002 年升入国家芝麻区试和湖北省芝麻区试。 该品种于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学防除有良效 今年芝麻价格上扬,各地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提高,芝麻面积扩大。 当前,芝麻虽然出苗较好,但恰逢阴雨连绵期,田间杂草随之孳长,与芝麻争光、争肥、争生存空间,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除,势必会使芝麻的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般农户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既省工又效果好。 效盖草能。 该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施药适期长,在杂草出苗到生长盛期均可以用药,以禾本科杂草 35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肥”要获得芝麻优质高产,除使用优良品种外,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追肥,具体是: 苗期 由于底施氮肥过多容易使幼苗旺长,形成高脚苗,因此芝麻苗期一般只用部分氮肥作底肥。 群众有看苗追肥的说法。 在苗势很差或幼苗大小相差较大时,可先少量追施提苗肥,以稀释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效果较好。 因为此时芝麻根系较浅,施肥时应尽量浅施。 现蕾期 芝麻现蕾期正是花芽分化时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锰、铁等元素,但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吸收量不同,苗期吸收速度缓慢,积累数量少;花期至封顶期吸收速度快,积累数量多;封顶到成熟期间,吸收速度又缓慢下来,积累减少。 但不同元素亦有自己的特点,锌肥在封顶期吸收为最多,锰肥在开花后吸收最快。 芝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铁最多,硼次之,锌第三,锰最少。 硼肥通常用的是硼砂,基施、追施、种施均可。 作基肥一般每亩施 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约需一个月。 这是芝麻的营养生长时期,由于芝麻幼苗生长缓慢,苗期易受苗荒、草荒及病虫危害,因此加强苗期管理,保证全苗、壮苗为后期花蕾期生长打下基础,是增产、稳产的关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 查苗补苗破壳芝麻播后 56d,如不能及时出苗或出苗不全,应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对缺苗严重的,要及早重播;局部缺苗的,应用同一品种及时催芽补种;少量缺苗的,可移苗补栽。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又名胡麻、油麻,是喜温作物,其品种有黑、白两种。 它既是油料作物,又是工业原料。 芝麻的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适时播种。 因为芝麻是喜温作物。 因此,一般在春分至清明为播种适期,力争早播,若春暖早,要提前一个季节播种。 迟播气温较高雨水偏多,生长期短,易早衰,怕风害,产量低。 二、精细整地。 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不渍水的旱地或坡地种植。 植前要做到整地细碎,平、净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的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料作物之一,山东省种植面积达 2万公顷以上。 要获得芝麻高产稳产,必须掌握以下关键技术:轮作芝麻忌连作。 芝麻病害较多,病菌多为土壤传播,连作时易染病害,土壤肥力下降,减产大。 轮作周期以 35 年较好。 深耕深耕有利于芝麻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减轻病害,提高产量。 耕深以 2530 厘米为宜。 高畦作芝麻不耐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