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
错了很多字,有的停顿也错了。 读完后我还是对他们充分肯定,然后纠正他们读错的地方。 例如“辍”“怃然”“” 大家通过朗读后发现文章当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学生说接舆,长沮,接泥,丈人。 还有吗。 学生没反应。 我为他们补充:守门人,和挑筐的荷蒉者 这些人如果我们把他们分成两类,怎么分。 叫了一个女生。 “孔子和回答孔子的人” 回答孔子的人在历史上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什么。 没有学生反应。 好长时
探究: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 子对此表明孔事的重视。 探究: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小结: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 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歌:唱歌 兮:语气助词 何:多么 已:停
植:立起 芸:通“耘”,耕耘 拱:双手下垂而立,比喻恭敬 止:留宿 食:给食,使„„吃 见:使„„见 明日:第二天 反:通“返”,返回 行:出门 义:宜 节:礼节 废:废弃 如之何:怎么能 洁:使„ „纯洁 大伦:重要的人际关系,这里引申为君臣之义 行:实行 3.几个句子 子路行,以(之)告(子):省略句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判断句 4.子路最后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章中的老年人;有虽然赞成孔子却认为孔子不知时机的,比如上一章中的楚狂接舆。 孔子不是“辟人之士”,因为孔子不是躲避小人的人,而是力图改变或减少小人、增加君子的人。 如果天下多君子,那么,天下也就能有道;天下有道,百姓也就不会挣扎于水火之中。 “辟世之士”虽 然不能救天下,但不是孔子的志向之所在。 “辟世之士”是“与鸟兽同群”的人,这里的“鸟兽”不是咒骂,而只是指他们只知道保存自我,虽不害人
矣。 时建兴十二 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后唐代杜工部有诗叹曰: “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附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魏蜀实力对比 人口 魏:景元四年 537万 魏国灭亡时 1386万 吴:赤乌五年 240万 吴国灭亡时 230万 蜀:章武元年 90万 蜀国灭亡时 94万 辖区(东汉共 14州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 你说 为国为民 , 侠之大者 , 那么文武虽然不同 , 道理却是一般的。 ”郭靖听他体会到了这一节 , 得是欢喜 , 说道: “ 经书文章 , 我是一点也不懂 ,但想人生在世 , 即便是做个贩夫走卒 , 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 , 那就是真好汉 , 真豪杰了。 ”杨过问道: “ 郭伯伯 ,你说襄阳守得住吗。 ” 郭靖沉吟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