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
2、、根据所学知识,图 2 所对应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5、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 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 ”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6、 1701 年,英国王位继承法 规定
2、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3、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4、 1961 年 6 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
2、尼废除传统的 4 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 10 个新的地区部落,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 10 区,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 这表明( )A环境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 B民主制度进入繁荣时期C城邦制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 D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8、 1889 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
2、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3、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 、 “义学” 、 “义冢”等等。 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对乡里的控制 B重建三代宗法制度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4、 后汉书载
2、3、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亥革命,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4、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辜鸿铭说:“自咸同以来,经粤匪扰乱, (清廷)内虚外感,纷至迭乘,如一丛病之躯
2、动中国十大人物” 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原子弹、氢弹。 ( )5、万民法主要调整罗马共和国内公民之间的关系。 ( )6、汉字历史悠久。 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 )7、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 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 ”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千耦其耘耕作方式有关。 ( )8
2、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 其中,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 , “冒籍” 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 国传统工艺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 究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C、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交流 D、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3、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有“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风骚”原为文学的代名词,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 )A唐诗和宋词 B 诗经和楚辞 C楚辞和汉赋 D 诗经和元曲4、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4、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2、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3、某一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太和殿 白金汉宫 唐宁街 10 号A中国古代皇权至上 B立宪君主地位尊贵C平民领袖平实民主 D中外建筑政治文化4、学者信力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