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后期
2、层温度。 二是普遍进行叶面喷施磷钾肥。 如 过磷酸钙或 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增强稻株对高温的抗性。 (2)对孕穗期轻度受热害的田块,可在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一般亩施尿素23 公斤,也可根外喷施磷钾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把好病虫害总体防治关中单晚稻中后期的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损失重,重点要把好破口期前各 45天的混合用药、总体防治关。 重点是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等穗期病害和螟虫、稻纵卷叶螟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增施肥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应于芝麻始花期追施氮肥。 对播前来不及施基肥的夏芝麻,更要早施追肥。 芝麻需钾较多,始花期可用 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每隔 57 天喷 1 次。 ?二、适时浇水在底墒良好的条件下,苗期一般不需浇水;现蕾前出现缺水现象可浇小水;开花结蒴期是芝麻需水的关键时期,若此期遇干旱则要浇水;芝麻封顶后一般不需浇水。 三
1、前玉米病害已进入始盛期。 今年 7 月 14 日入伏,且中伏 20天,闷热潮湿时间长,十分有利于高湿型病害的发生,特别是田间气候条件利于大小斑病、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细菌性茎腐病等病害流行。 为保证玉米正常生长,从现在开始就应抓紧防治玉米中后期病虫。 一、大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
1、肥玉米拔节至孕穗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 60%左右)是决定果穗大小,子粒多少的关键期。 此期应重施氮肥,每 1/15 公顷可施尿素20克。 肥料要开沟深施,施肥深度 10 厘米,距离植株 12米。 在抽雄至开花期要补施粒肥,一般每 1/15 公顷施尿素 克。 浇水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进入旺盛生长阶段,特别是抽雄前 10 天左右,对水分要求更高,为需水临界期。 此时
般每亩可施尿素 20斤,以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为宜,尽量不要追施含有磷、钾的复混肥料。 施用时最好采用开沟或穴施的方法,可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 二是及时防治玉米钻心虫。 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在喇叭口期。 每亩用 硫酸颗粒剂 斤,装入大可乐瓶中,在瓶盖上扎七八个小孔,灌心进行防治。 三是及早防倒。 在常年容易发生倒伏的地区,可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之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可促进气生根发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中后期(蕾薹期至成熟期)的管理对产量的影响相当大,应及时加强并作为重点来抓。 具体技术要点有:重施薹肥。 薹肥一是要看苗施用,苗体越大,脱肥落黄越重,土壤后劲越是不足的田块越要重施。 二是要氮钾搭配,在基肥中施足磷肥的墓础上,增施适量钾肥。 三是要掌握施肥时间。 对正常实现秋发冬壮的菜苗,薹肥在薹高 1015 厘米,叶色褪淡落黄时施用,一般每亩施尿素 1520千克
2、等地存在偏重流行的可能,发生面积 10001500 万亩。 盛期在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 2、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稻茬麦和群体密度较高的田块重发生,发生面积43004800 万亩。 发生盛期将持续到 4 月下旬。 3、白粉病:中度发生,部分稻茬麦和高产灌区大群体麦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2002700 万亩。 发生盛期在 4 月上旬至 5 月上旬。 4、赤霉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
2、致籽粒退化,降低穗粒数,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水,以争取形成较多的穗粒数;小麦扬花后大约 1015 天左右进入灌浆期,要适时浇好灌浆水,以防止根系衰老,提高粒重;浇水时应注意与防倒相结合,有风不浇,防止后期倒伏。 防死苗小麦出现死苗的原因很多,如病害、地下害虫、水污染、药害等等。 胚病、青死病等,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严重的根系腐烂,麦苗下部叶片变黄,逐渐黄枯而死,从而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1、稻生长中后期,特别是孕穗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根系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 若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过程,如果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 叶面肥的种类及在晚稻上的施肥的方法是:1、氮肥晚稻生长后期缺氮,叶片发黄早衰,结实率降低。 在孕穗期和灌浆始期各喷一次 1的尿素与 4000 倍的 802 混合液
治情况、残虫量结合禾苗长势、天气情况和历史资料分析,预计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如下:一、三化螟:预计第四代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 发生面积 亩。 根据调查第三代三化螟发育进度和天气情况分析,预计第四代成虫始盛期 9 月35 日,高峰期 9 月 710 日,盛末期 9 月 1013 日,防治适期 9 月 1113日。 二、稻纵卷叶螟:预计第六代中等偏重、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 0 万亩。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