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
进行 ,根据 重捕到的动物中 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适用范围: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等距 活动能力强 单选 Ⅰ 【 例 1 】 下列实例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 A .池塘中全部的鱼 B .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C .鲤鱼 D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和昆虫 [ 名师点拨 ]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判断种群的标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1( 2020年天津 5)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见甲图 );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见乙图 )。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
检测落实 第 31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栏目 步步高 26/62 3. (2020 山东卷, 8)右图表示出 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 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 A.在 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 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 大净补充量 D.在 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 大日捕获量 坐标曲线解读能力提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率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 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 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
4、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 2000 只鸭就能把 4000 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 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模型甲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C图乙 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 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 ,则 t 天后种群数量为
、 、 不同,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三)群落演替: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精典例题 例 1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棉田中的害虫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 C.一座高山上的鸟 D.一口池塘中的单细胞藻类 例 2 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例 3
1、第十单元 种群与群落 第 7 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种群的特征( ) (1)主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化 ( ) (2)主要是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 ) (3)主要是探究种群的发生、发展、稳定、衰退、灭亡的规律性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 1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个体。 性别比例 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迁入 死亡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迁出 预测 影响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种群数量 种群的特征 : •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思考。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rate)。 Ro还代表该种群(在生命表所包括特定时间中的 )世代净增值率。 表 32 南湾猕猴雌猴的综合生命表 3. 2. 5. 4图解生命表 图解生命表 (diagrammatic life table)是描述种群生死过程的另一种方式,尤其是对生活史比较复杂的种类。 图解生命表最初用于高等植物(Begonamp。 Mortimer 1981),具有清晰、直观的特点。 图
衰退型 年龄组成 幼多、老少 比例适中 幼少、老多 出生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大于 1 等于 1 小于 1 越来越大 一段时间 内稳定 越来越小 ( 3)研究意义: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年龄组成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试根据下列我国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 回答: ( 1)图形的左右两 边大致对称,表明男 女人数基本平衡,出 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 理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