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薯
项管理 种薯如何安全贮藏,目前也是需要结合多项管理措施来完成:一是因地制宜选择贮藏窖。 常用的有井窖、棚窖、崖头窖和永久大窖,只要将窖管理好,都能安全贮藏。 二是做好入窖工作。 入窖前,旧窖要清扫消毒,井窖、崖头窖要刮去一层田土,也可用硫磺点燃后盖严窖口、气眼熏蒸消毒(1 立方米用硫磺 100克),入窖时轻拿轻放堆放整齐,贮量一般占薯窖空间 2/3为宜。 三是保证贮藏的适宜温度。
1、薯出窖后的处理:根据甘薯栽插期计划要求,向前递推 40 天左右,种薯选晴暖无风天气集中一次出窖。 在温暖向阳处稍加干燥去潮,并按上床要求分级挑选。 优良种薯应是外观直顺、光滑,单块重 150250 克。 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中 2025 分钟消毒,同时去除内部感染线虫,外观无法判别在水中上浮的薯块。 浸过的薯块捞出、晾干后运入温室加温,准备上床。 2、作畦及电热线布置
薯处理及排种薯“好种出好苗”是我国农民长期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选种是防止烂床、保证薯苗数量、质量的有效措施。 选种时应选择具有原品种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明显的纯种,要求皮色鲜艳光滑,次生根少,块大小适中(150150 克),无病无伤,未受冻害、涝害和机械伤害,生命力强健的薯块。 经过窖选、消毒选、上床选三次筛选,选出最好的薯块。 排种前要做到浸种灭菌,具体做法是:用 55温水浸种 10 分钟
2、绿色相间的嵌斑,甚至导致叶脉坏死或整个复叶脱落等,使植株生长失常,产量大幅度降低。 为了减轻马铃薯病毒病的危害,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种植马铃薯必须使用不带病毒或者带病毒率极低的脱毒种薯。 脱毒种薯是在非常严格的病毒隔离条件下,经过茎尖脱毒和组织培育,培养出试管苗,试管苗经病毒检测后,在同样严格防护条件下经基质栽培结出微型薯,这些微型薯就是脱毒薯原原种。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用块茎做种。 在繁殖过程中容易罹病、感毒、导致种薯退化,甚至丧失种用价值。 为了保证种薯质量,发挥良种增产作用和延长良种使用年限,在种薯生产中,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切实搞好马铃薯种薯生产工作。 1 铃薯原种及良种繁育单位所生产的种薯,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铃薯种薯用量大,但调运困难,加之马铃薯分布区域广,各地条件不一,繁殖体系要因地制宜。 一般是地
1、破损、表皮光滑、贮藏良好且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块,如有条件最好选择 50 克左右的整薯播种,可避免切块传病和薯块腐烂造成缺株,当前冬季生产中使用 100 克以上的大种薯比较多见,这部分种薯播种前需进行切块处理。 1催芽处理当种薯生理年龄幼嫩、未过休眠期时需要催芽处理。 将需催芽的种薯置于高温、潮湿、黑暗的条件下,促其度过休眠期,然后摊放在散射光下,促芽变壮、变绿。
项管理 种薯如何安全贮藏,目前也是需要结合多项管理措施来完成:一是因地制宜选择贮藏窖。 常用的有井窖、棚窖、崖头窖和永久大窖,只要将窖管理好,都能安全贮藏。 二是做好入窖工作。 入窖前,旧窖要清扫消毒,井窖、崖头窖要刮去一层田土,也可用硫磺点燃后盖严窖口、气眼熏蒸消毒(1 立方米用硫磺 100 克),入窖时轻拿轻放堆放整齐,贮量一般占薯窖空间 2/3 为宜。 三是保证贮藏的适宜温度。
铃薯脱毒种薯的基本技术:首先将带毒薯在室内催芽、消毒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分生组织,移植于试管中培养,大约 4 个月后,茎尖分生组织长成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病毒检测,从大量植株中鉴定出确实不带病毒的脱毒苗再经过切段快繁和在温室和网棚内繁殖,获得脱毒微型小薯或原原种再繁殖即可获得原种,原种再繁殖成一级种薯、二级种薯和三级种薯,一般统称为脱毒种薯。 脱除了主要的马铃薯病毒
2、光节能温室。 一般温室或大棚等生产室,生产前进行彻底地灭虫、消毒处理。 直接利用脱毒试管苗,也可以将脱毒试管苗经液体培养或假植后,苗长至 68 片叶时,进行室植,密度为 2501)促生根:定时供给促生根营养液,每隔 180s,喷雾 30s,约经7d 左右,开始大量生根。 当生根 90以上,根长 10右时换促生长型营养液。 (2)促发棵:换促生长营养液后,注意光照和温度管理。 每隔 57d
2、于 20 克,其上应有 12 个芽眼,种薯切块时,为防止环腐病和青枯病借切刀传染,切刀应严格消毒,可用两把刀边切边将刀轮流在沸水中煮 5 分钟消毒,或用 75的酒精消毒。 种薯切好后要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水汽后再播种。 为促进早发芽,切口应靠近芽眼,切口还可沾抹一些草木灰。 从外地引种时,为防止种薯带病(疮痂病、黑腥病和黑痣病)传染,播种前应对种薯进行消毒。 一般用 尔马林溶液浸种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