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能强心利水而消肿,治心衰性水肿最宜。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 1)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 2)水肿(尤宜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既善治风湿痹阻之腰膝疼痛,又可治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若为风湿痹痛与肝肾不足互见者用之尤为适宜。 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千年健 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者。 多入药 酒,尤宜老人
( 3) 相使 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 4) 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 5)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
肾经。 ① 滋阴益肾 :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 ② 凉血 止血 :阴虚血热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女贞子 甘、苦,凉。 归肝、肾经。 ① 滋肾补肝 :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② 清虚热 :阴虚发热。 ③ 明目乌发 :肝肾虚亏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 配伍 :女贞子配墨旱莲:女贞子甘苦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墨旱莲甘酸寒,滋补肝肾、凉血清热。 两药相合
杀虫 :绦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生用连壳或去壳后研细粉, 60~ 120g,冷开水调服;也可去壳取仁口嚼服。 鹤草芽 杀虫 :绦虫病。 用法用量: 不入煎剂 ,宜研粉吞服,每次 30~ 50g,小儿按 ~ ,每日一次,早起空腹一次服用。 榧子 ① 杀虫 :绦虫、钩虫及蛔虫病。 ② 润燥:肠燥便秘。 肺燥咳嗽。 第二十四单元 杀虫燥湿止痒药 凡以攻毒杀虫
③ 清热解毒 :疮疡肿毒。 注意:黄菊花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 配伍: 菊花配枸杞子 : 菊花辛甘微寒,功能清肝明目、益阴平肝; 枸杞子甘平,功能滋补肝肾明目。 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 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用之效佳。 桑叶 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疏散风热、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 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
— 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 (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 2)小儿惊风,破伤风。 本品人肝经,既能祛外风,又息内风,能定惊止痉。 ( 3)麻风、疥癣。 木瓜 舒筋活络 —— ① 治风湿顽痹、筋脉拘急之要药; ② 脚气肿痛。 和胃化湿 —— 湿浊内阻之吐泻转筋。 消食生津开胃:应用于津伤口渴、消化不良。 第三节 袪风湿热药 第 15 页 秦艽 祛风湿,通络止痛 —— 风湿痹痛
清下部湿热 (B)川牛膝偏补肝肾 ,怀牛膝偏祛风湿 (C)川牛膝偏于活血通经 ,怀牛膝偏于利尿通淋 (D)川牛膝偏于强腰膝 ,怀牛膝偏于活血通经 (E)以上都不是 ( ) (A)降气祛痰 (B)敛肺止咳 (C)消痰软坚 (D)润肺养阴 (E)温肺祛痰 ( ) (A)清肺化痰 (B)润肺化痰 (C)宣肺祛痰 (D)利气宽胸 (E)滑肠通遍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 ( A)桑白皮 (
与中风痰壅之要药。 功效: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主治病证:痰热惊痫,中风痰壅。 竹茹、竹沥、天竺黄的比较: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科,性寒,均可清 热化痰,治痰热咳喘。 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而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 天竺黄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成人惊痫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竹茹长于清热止呕,凉血安胎
破血 行气 —— 血瘀气滞的癥瘕积聚,经闭腹痛等。 消积止痛 ——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醋制增强止痛作用。 孕妇及妇女月经过多者忌用。 三棱与莪术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相须为用,治疗癥瘕积聚、经闭、产后 瘀痛及食积气滞之证。 不同点: 三棱破血力较强,莪术长于行气消积。 水蛭 咸、苦,平,有小毒。 破血逐瘀 —— 血瘀经闭,癥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等瘀血重证(善行能行血
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独行菜 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 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 的成熟种子。 生用或炒用。 11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 归肺、膀胱经。 【功效与应 用】 1.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 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 常佐大枣以缓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