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表
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F Cl Br I At 相似性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递 变 性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最外层 7个电子 结构上的相同 性质上的相似 决定 (最外层均为 7个电子) ( 1)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 ( 2)都能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 HX) ( 3)都能与水反应 ( 4)都能与碱反应 (回忆氯气的性质) F Cl Br I At 相似性 核电荷数
思考与交流 讨论 2: 碱金属与盐酸: 2R+2H+= 2R++H2 讨论 3: 碱金属与盐溶液: 先与水反应 讨论 4: Li+、 Na+、 K+、 Rb+、 Cs+也具有强还原性吗。 没有。 有较 弱 的 氧化性。 氧化性: Li+ Na+ K+ Rb+ Cs+ 讨论 1: Li与 K 应如何保存。 Li封存于固体石蜡中, 少量 K保存于煤油中。 B D B 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Li Cs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根据金属单质与 水或者与酸 反应 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越容易 , 则金属性越强。 根据金属元素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二、卤族元素 找出卤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有颜色,密度小,熔沸点都较低。 相似性 递变性 颜色:逐渐加深 状态:气 液 固 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依次增高
主族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7个 IB IIB IIIB IVB VB VIB VIIB 第八族 7个 族 用罗马数字表示 族 序数 族 族的分类 包含元素 表示 个数 (七主、七副、零、八族) 主族 副族 零族 Ⅷ 族 长、短周期 长周期 稀有气体 8,9,10列 Ⅰ A,Ⅱ A等 Ⅰ B,Ⅱ B等 0 Ⅷ 7 7 1 1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练习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排布形式二 思考:哪一种排布形式比较合理,为什么。 形式二编排更合理。 因为 He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是两个,但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性质与 Ne、 Ar相似。 问题 1: 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行。 横行的名称是什么。 每一行的元素有多少种。 问题 2: 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纵行。 纵行的名称是什么。 是如何 表示 的。 学生活动二
如碳、硫、磷、碘等。 液态 非金属:有“氵”。 如溴。 气态 非金属:有“气”字头。 如氧、氯、氮、氢。 ( 1)金属元素: 元素符号的记忆 碳 钙 铜 氯 汞 氦 氢 氧 硫 硅 氩 铝 银 金 氖 钠 氮 磷 铂 碘 钾 氟 铁 溴 钡 镁 锰 锌 C Ca Cu Cl Hg He H O S Si Ar Al Ag Au Ne Na N P Pt I K F Fe Br Ba Mg Mn
用 sp2杂化方式 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 2p轨道形成 π键 D.两个碳 原子形成两个 π键 11.膦( 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磷化氢。 以下关于 PH3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B. PH3是非极性分子 C.它的分子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D.磷原子采用 sp2杂化方式 12.氯化硼(
(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a、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如: L 层最多 , N 层最多。 b、最外层不超过 , K 层不超过。 次外层不超过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c、电子总是按能量由低到高依次排布,即按 顺序排列。 ( 4)核外电子排 布的表示方法 —— 结构示意图。 【 练习 】 请完成下表: 3 符号 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电子数 结构示意图 28Si 35 18 18
罗林( Frederick H. Loring)分析了 硫酸锰 的 X光 片, [22]以为观察到的光谱线来自于 87号元素。 他们发布了这项发现,把该元素命名为 Alkalinium,因为它是最重的碱金属( alkali metal)。 [21] 1930年, 美国 阿拉巴马州理工学院 的弗雷德 艾利森( Fred Allison)在用 磁光 仪器研究 铯榴石 和锂云母 后,声称发现了
原子序数为 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的是„„„„„„„„„„„„„„„„„„„„„„„„„„„„„„„ ( B ) A. X+2 B. X+4 C. X +8 D. X+18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种数的识记能力。 由于一、二、三„„ 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 1 1 32,故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应为以上数据或以上数据之间的和,当甲的原子序数为 X时,乙的原子序数 Z可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