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期
1、米种子在贮藏期间,由于生命活动和仓虫、微生物的为害,以及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对这些变化应认真检查,及时发现不良变化,以便将可能出现的事故及时消除。 一、种子温度的检查玉米种子贮藏期间种温的变化是安全状况的第一个指标。 一般采用“定期、定层、定点、定时”四定的检查方法。 定期,按种子情况、不同季节和规定期限进行检查。 定层,仓内散装种子应按种子堆上、中、下三层检查
1、常见贮藏期害虫种类:为害食用菌干制品的主要害虫有两个目 10 种,其中包括鳞翅目小蛾类的两个科4 种;鞘翅目 4 个科 6 种。 它们是:(1)鳞翅目小蛾类的害虫有:粉斑螟蛾、地中海粉螺、烟草粉螟和印度谷蛾;(2)鞘翅目甲虫类的害虫有: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锯胸谷盗、脊胸露尾虫、长角扁谷盗,烟草虫甲。 2贮藏期害虫的传播途径:(1)仓库加工场所不卫生,本来就有潜伏仓虫,由于未注意防除
1、食甘薯安全贮藏越冬,错季销售给薯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京郊甘薯产区,贮藏甘薯已成时尚。 鲜薯体积大,含水量高,组织幼嫩,皮薄易破损、易受冷害和感染病害而发生腐烂。 甘薯性喜温怕寒冷潮湿,贮藏期间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软腐病、线虫病和湿害、干害等。 发病的主要原因:薯块和薯拐带菌,旧窖传染及薯块受冻、水渍、破伤等。 贮藏期间温度、湿度和空气等环境因素控制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薯块的保存质量
1、耳在贮藏期常受多种害虫侵害。 因此我们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虫的原则防治虫害。 一、杜绝虫源:危害木耳的害虫有长角谷盗、白蚁、谷蛾等。 常常在仓库缝隙、杂物、包装物等处越冬。 因此在贮藏木耳前,应清除室内杂物和室外杂草,并用 80%敌敌畏乳油进行空仓消毒,一般按每平方米 ,用纱布条浸药液挂于室内,密闭 2 天,然后通风 1 天,即可装木耳入仓,最后在仓库周围撒施石灰粉,防止室外害虫进入室内。
1、米种子贮藏环境的优与劣,直接影响种子的生命力。 为确保其安全贮藏,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子入仓前,对仓库及仓具要进行清理、消毒。 对麻袋、编织袋、筛子等器具,可采用刮、敲、打、洗、暴晒和开水烫等方法进行清理。 要清除仓内其它品种的玉米种子、杂质和垃圾:刮净虫窝,修补墙面。 同时做好仓外的清理工作。 仓库消毒可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200方米进行喷雾或挂条施药,然后密封 72 小时。
、杜绝虫源。 为害木耳的害虫有长角谷盗、白蚁、谷蛾等。 常常在仓库缝隙,杂物、包装物等处越冬,因此在贮藏木耳前,应清除室内杂物和室外杂草,并用 80的敌敌畏乳油进行空仓消毒。 一般按每平方米 0200 克,用纱布条浸药液挂于室内,密闭 2,然后通风 1 天,即可装耳入仓。 最后在仓库周围撒施石灰粉、马拉硫磷等,防止室外害虫进入室内。 2、防止受潮。 木耳受潮后,极易导致虫害。 因此
2、果面上出现深褐色圆斑,果皮下部逐渐坏死、干缩,味微苦。 此病由果实缺钙而引起。 防治方法:果实采收后,可用 5氯化钙溶液浸泡果实,效果明显;适当降低贮藏温度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4、青霉病:病原菌从伤口(压伤、虫伤、碰伤)及病斑等处侵入,由果皮向果肉腐烂,果实表面有绿色菌丝。 防治方法:贮藏前药液浸泡果实,也可用 05的乙醛气熏蒸果实 2 小时。 贮藏期窖内温度控制在 12C,可减轻发病
2、?(二)、苹果虎皮病?发生与果实采收过早、着色成熟度差、氮肥施用偏多有关,由环境温度过高,贮藏后期果实衰老而诱发。 多在果实贮藏后期出现,发生在果实阴面绿色部分,初为淡黄色不规则斑块,后转为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病皮可轻轻揭下,严重时果肉发绵,略带酒味。 通过适时采收,合理施肥、科学修剪,促进着色,用 氧基喹液在 25下浸果或用 皮灵浸果,药纸包果,防止病害发生。 ?(三)、果肉褐变病
2、光照不足,热量不富,田间湿度过大,部分地区马铃薯在田间已轻度感染晚疫病,收获时块茎症状不明显,没有引起农户的足够重视,将染病薯直接入窖。 有做到轻拿、轻放、轻运,造成块茎大量损伤,入窖时未剔除伤损薯,一经入窖就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茎粘附大量泥土,入窖前未经晾晒通风就直接入窖。 度,加之马铃薯贮藏数量过大,使窖内小气候恶化,为晚疫病、干腐病发生创造条件,导致大量马铃薯腐烂。 二
2、色腐烂,病斑表面着生黑色霉状物,并产生落粒。 病时果梗产生黑色坚硬的腐烂病斑;果粒表皮及浅层果肉呈坚硬状腐烂。 可潜伏性和接触性侵染,伤口侵入。 萄园应进行精细管理,通过修剪清除受伤和已发病的果实。 适当疏果,使果穗不要过于紧密,以防成熟前或成熟过程中,由于果粒膨大相互挤压造成果皮伤裂。 在刚坐果和果实成熟时,应慎重用水,避免造成太大的田间湿度和在果实表面长时间留下自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