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
环节追溯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提高效能 企业:规范经营,防假冒、串货,精准召回,宣传 公众:提振信心,保障安全 系统特点 坚持实现多方共赢 强化追溯数据统一源头,确保来源可信 追溯码与流通地理位置结合,可鉴别防冒追溯码 重复查询次数警示,可查同一经营者防冒同码问题 系统特点 解决食品假冒问题 Institute of Software Application
肥料等生产投入品按照技术规程和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监督管理。 特别是在基地内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伪劣肥料,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及有机生物肥料。 四、产品质量检测 管理 公司建立 严格的产品 检验检测 制度,生产的 农 产品在上市前 , 均由 无公害蔬菜检测室工作人员 对每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 检测,对不合格的产品 进行复检,再次检测不合格 将 严禁上市
处理。 、 收货验收人员负责采购到货药品的管理 , 核对票据,核实来货药品的真实性;符合规定的,准予入库,对不能确定药品追溯来源的应当拒收,并通知采购部。 、 在库药品保管、养护等岗位的人员应加大检查力度,利用计算机系统 检索 查询, 确保在库药品的账物相符和质量安全。 、 药品在复核出库时要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执行,每一笔销售单均应 核准 ; 做的票(据)物相符。
2020 9 4. 追溯查询应用场景说明 当发现产品质量异常或物料质量异常时,可快速展开正向、反向追溯查询。 输入产品编号或物料批次号,点击“查询”,系统后台将根据发货通知单以及生产订单快速定位到产品信息,双击查询结果可查看该产品的完整质量信息; 点击链接可快速定位到对应 PQC、 FQC、 OQC 检验报告信息以及制造过程 不合格处理结果;
品;在线时,合格品无标示,不合格品进行贴红色箭头标签标示并放置红色盒(不良品盒)中; ,应放入不良品区域,以防混用。 ,根据需要采用适当标识,并放在合格品存放 区。 有 HSF要求的在制品和无 HSF要求的产品要分区存放且标识清楚。 成品的标识 成品检验不合格时, OQC检验人员应在批产品上标示“不合格品”,并附《成品入库检验报告》,并要求生产线重新返工。
追溯系统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 明确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日常操作要求、维护管理,确保各项设施正常运转。 追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质量追溯系统投入运行后,该系统将与公司生产过程同步进行,而且数据库中保存着大量公司机密信息,根据追溯系统的特点对公司原有的信息安全制度进行了调整与修改。 追溯产品应急预案。 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出现追溯系统设备故障、产品出现混乱等紧急情况下追溯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产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时应采取防止标识的丢失。 代用时检验人员应作好可追溯性记录。 详见 : 在驱动上有唯一编号的条形码相对 应,条形码后十位代表主驱动型号,例如主驱动条形码017792301060210XAA26170T2,其中 XAA26170T2为型号。 XAA26170T2为部件型号 主驱动追溯处理流程 2/4 , 例如 20xx728生产的第一件编号为 11072801KTRCN
: 文件号 QP750300 版 次 编写日期 2020727 共 4 页 第 2 页 标识和可追溯性 程序 以便追溯。 若有可能,在产品上标识。 最终检验阶段: 产品在最终检验完成后以标签、合格证以及产品本身的标识等作标识。 出货阶段: 按客户要求 /合同规定的方法进行标识,不得擅自标识;若客户没有具体的要求时,则按公司的规定进行标识。 合同有追溯要求的产品:
溯:透过相关标识卡和记录中之厂商名、客户名、品名、规格、日期、原材料批号等,以追查产品的制造与检验历史。 5 内容: 各阶段的产品标识和隔离参考附件 1 的规定。 委外加工标识卡由生管填写。 制品标识卡由生产部填写。 原材料标识卡、成品标识由仓库填写。 其他卡需要品保部填写。 所有的标识卡的格式参考附件 2 的规定。 各部
PQC不合格区 首件检验报告 /制程巡检记录 螺丝部 IPQC 制品标识卡 制品标识卡 制品标识卡/IPQC 合格印章 制品标识卡 IPQC REJ 章 铁锅 绿色 胶筐 红色胶筐 /螺丝部 IPQC 不合格区 首件检验报告 /制程巡检记录 二次加工 IPQC 制品标识卡 制品标识卡 制品标识卡/IPQC 合格印章 制品标识卡 IPQC REJ 章 绿色胶筐 绿色胶筐 红色胶筐 /二次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