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杆
外观 检验工艺的执行,对于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4.工作程序 4. 1 外观 检验岗位应仔细核对工序流转卡,如 :钻杆管体编号、公接头号、母接头号是否与流转卡记录的编号一致。 4. 2 钻杆接头螺纹表面和密封面检查:对钻杆接头检查应进行 100%螺纹表面和密封面的检查。 螺纹表面和密封面不允许存在碰伤。 当发现螺纹表面和密封面存在碰伤,应予以判废。 4. 3
等,具体尺寸要求见《钻杆接头进货检验工艺卡》。 4. 1. 2 尺寸检验方法: 4. 1. 2. 1 所有测量器具均应经检定合格且处于有效检定状态。 4. 1. 2. 2 D、 d、 DF、 LB、 LPB、 LP、 DPE、 DTE/SE 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4. 1. 2. 3 内外螺纹锥度采用专用内 外螺纹锥度 规 进行测量,见图1。 HLWX/JZ04 A/0
级,线性缺陷的最大深度为规定壁厚的 5%;任何导致管体剩余壁厚不足规定壁厚的线性以及非线性缺欠均视为缺陷)。 对于发现的缺陷应进行修磨处理,修磨后剩余壁厚应不小于规定壁厚的 90%,壁厚测量应在头、中、尾三个位置各进行一次,当不能通过修磨使产品合格时应将缺 陷部位判废,当有特殊要求时按相应规定执行。 4. 2. 2 对管体尺寸(包括管体外径)进行抽检,抽检比例不低于总数量的 10%,
、尺寸的检验和抽取化学分析的试样;原材料验收人员应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保证使用经检定合格且处于有效检定状态的量具,并做好量具的使用、保管以及维护工作。 3. 2 工艺技术人员负责制定钻杆接头坯料检 验工艺文件,监督检查工艺的执行,对钻杆接头坯料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给予技术指导,同时负责接头坯料理化试验的联络。 4.工作程序 4. 1 化学成分分析 4. 1. 1
员按照《钻杆管体毛坯检验工艺卡》的要求对未加厚无缝钢管管体毛坯长度、外径、壁厚的检验验收,一般 不小于 10%比例 抽查钢管长度,同时对以上二根钢管测量壁厚,测量头、中、尾三处壁厚,同时测量该二根钢管两端的外径。 每根钢管均进行外观质量和直度 的检查,直度一般采用目测法检查,当钢管目测弯曲HLWX/JZ01 A/0 bb9e08c57c0ee49fd7de1e073b189e9d 2
同规格钻杆应采用相应尺寸的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各规格钻杆加热线圈的选用见表 1: 表 1 加热线圈选用表 规 格 工 件 感应线圈 管子 工具接头 Ф OD Ф ID Ф Dv Ф mm mm mm mm 2 3/8 NC26 120 2 7/8 NC31 ~ 140 HLWX/JZ08 A/0 6006d9e04a0af743e82fb91cdf2c89c1 2 (27/8 IF) 3 1/2
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应进行该项目的复验,复验试样加倍(如一个不合格取二个)抽取,如复验的样品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要求,除初样品外本检验批判定 为合格,如有一个或以上不合格判定本批不合格。 4. 1. 6. 2 对于化学分析试验,若抽取的两个化学分析试样都不合格,则判定本检验批不合格;若有一个不合格,应再抽取三个试样进行复验,如复验的样品检验结果均合格,除初验样品外本检验批判定HLWX/JZ17
HLWX/JZ10 A/0 5010cbe3c8106552d7e8b07bd17aac3e 3 7. 1. 2 探伤方式:荧光磁悬液,连续法探测摩擦焊区外表面横向缺陷。 采用线圈法进行纵向磁化。 7. 1. 3 探伤时机:在摩擦焊以及热处理后进行。 7. 1. 4 探伤面准备:探伤部位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油垢、 锈蚀等,探伤部位不得尖锐底部的凹坑、凸台、较深的刀痕以保证磁痕的观察和正确评定
度的情况时也应进行灵敏度的重新调校。 7. 1. 6 扫查方法:探测横向缺陷时,探头声束指向轴向,前后移动时作锯齿齿形移动,一般一次前后移动距离不要过长(一般小于50mm) ,探头指向管端探测时,应注意分辨端面反射波,应沿轴向从两个相反方向进行横向缺陷的扫查。 探测纵向缺陷时,探头曲率应与加厚部位曲率一致,探头声束指向周向,前后移动时沿周向移动,一般一次前后移动距离不要过长(一般小于 50mm)
文件的制定,监督检查编号的实施情况。 4.钻杆、钻杆管体、钻杆接头编号方法 4. 1 钻杆管体的编号方法 钻杆管体分年度进行编号,同一年度编号从 X00001 号开始 ( X 为年号)。 钻杆管体编号在成品钻杆管体 (加厚和整体热处理已完成)上线进行外观检查时进行。 外观检查人员应做好管体编号、管体炉批号以及热处理批号的记录,保证管体的可追溯性。 4. 2 钻杆编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