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图
中,若有学生有不同的画法,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这时,可以思考:“画出选段 A’ B’ 的方法只有( 1) 中的方法吗。 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 若学生在处理简单的线段问题时,画法比较单一,这个讨论可以放在( 3) 之后。 ( 3) 将( 2) 中的图形略微复杂化一些。 已知平面图形以及该图形上的某一点经平移后的对应点 ,求作平移后的平面图形。 例题 1 经过平移,△ ABC 的顶点 A
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②为什么要准备两只完全一样的蜡烛。 ③ 为什么要用直 尺。 ④怎样判断是实像,还是虚像。 ⑤小孔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区别。 、 、 两个方面。 自学指导 2: 请同学们阅读 课件中平面镜作图(镜、像、物)的关系图,小组讨论方案,然后作图, 5分钟后, 比较那一组的作图方法多一些,作图规范些:
于镜面是对称的。 D. 像与物的连线关于平面镜轴垂直。 让学生熟悉试验的过程,再次理解知识点。 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什么用一块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呢。 大家讨论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问: 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 如果实验中,物与像永远都不可能重合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注意不同的器材对试验的影响 三 、平面镜成 虚 像的原理 教师:平面镜可以成虚像
平面镜相关知识回忆(学生分组抢答) 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利用幻灯片再现。 ( 2)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再现。 视频播放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各组同学回忆相关知识完成屏幕上的问题。 ①为什么实验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②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③若无论怎样移动平面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④这个实验需要哪些仪器。 ( 3)平面镜的应用 比一比、赛一赛,看看
作图通常使用工具吗。 ( 1) 如图 已知 :线段 a,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线段 a。 ( 2 已知 : ∠ α,用直尺和圆规作一 个角 ,使它等于 ∠ α。 3. 试一试 作满足下列要求的三角形 ( 1) 已知三边 ,两边和其夹角 ( 2) 两角和其夹边作三角形。 ( 1)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否还记得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 (这一问题可能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应从旁指引,学生回答也许不完整,教师最后补充,并展示课件 ,解释每个步骤。 ) 展示课件 5 当作图题是用文字语言叙述的,要根据文字语言用数学符号语言写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题目所求的几何图形。 (即:写出已知和求作) 分析题意,理解题意所要求作图形的作图方法和作图的理论依据。 根据已知和求作要求作出图形
察到的范围。 A C B A’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5m处 ,他的像距平面镜 ______m,这个人向平面镜前进 2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_______(填 “ 变大 ” 、 “ 不变 ” 、或 “ 变小 ” )。 若这个人以 1m/s向平面镜前进了 2s, 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 _________ 5 不变 1m/s 想一想 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要多长。 猴子捞月,一场空。
察到的范围。 A C B A’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5m处 ,他的像距平面镜 ______m,这个人向平面镜前进 2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_______(填 “ 变大 ” 、 “ 不变 ” 、或 “ 变小 ” )。 若这个人以 1m/s向平面镜前进了 2s, 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 _________ 5 不变 1m/s 想一想 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要多长。 猴子捞月,一场空。
示 范 (1) 作射线 O’A’。 交 OB于点 D。 交 O’A’于点 C’。 交前面的弧于点 D’ , (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思考:探究与合作 你们会做一条线段等于所给线段的和或差吗。 a b 你能画出红球在第一次反弹后的运动路线吗。 用一用 数学小知识 打台球时 , 球的 反射角 总是等于 入射角 . 入射角 反射角 O 已知: ∠ AOB。 利用尺规作: ∠ A’O’B’ 使 ∠
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 S1移到 S2时,表示液面( ) 上升后下降 33.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 ,转动平面镜的镜面 ,使入射角增大 10176。 ,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 ,镜面转动前的入射角是 ( ) 176。 176。 176。 176。 34.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