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力
F F斥 F引 0 r ▲ 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的变化图 纵轴表示分子间的作用力 正值表示 F斥 横轴表示分子间的距离 负值表示 F引 ▲ 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的变化图 F F斥 F引 F分 r0 0 r F斥 = F引 F斥 F引 F斥 F引 F引 F引 F斥 F斥 r0 ( 1
. 正四面体型 (CH4, CCl4, NH4+ ) (P4) 3. 平面型 原子形成分子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并非都是 8电子稳定结构。 4. 球形 定义: 成键两原子间共用电子对不是由两个原子提供 , 而只由其中一方提供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配位键: A + ∶ B → A ∶ B(表示为 A←B ) ∶ B 电子对给予体 A 电子对接受体 “ → ” 指向接受电子对原子的箭头。 *配位键 如
= 2 m2,甲、乙两船上的人各拉着水平轻绳的一端对绳施力,设甲船上的人施力为 F1,乙船上的人施力 F2. 甲、乙两船原来都静止在水面上,不考虑水对船的阻力,甲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 a1,乙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图 2 ( 1) 甲船上的人主动用力拉绳时,则 F1∶ F2=________ , a1∶ a2= ___ _____ ; ( 2) 两人同时拉绳时,则 F1∶ F2=
B. 2对 C. 3对 D. 4对 9.一本书静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 A.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它们是一对相互平衡力. B.书所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0.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
理,重新感受当年牛顿是怎样分析和总结物体间的作用力的关系的。 分组实验(共 7 大组 ,每大组分成三小组, 每组六个同学,每组均有弹簧秤 6 支 ——大小) 电动小车、 KT 板、玻璃棒 (两支 )—— 摩擦力 小车、铜片、棉线、剪刀 —— 弹力 条形磁铁、玻璃棒(四支) —— 场力 收集实验 探究 结论 , 选学生代表阐述相应组别的实验探究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确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不同点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 时间 作用 物体 作用效果 力的性质 对象 比较 一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比较 人跳起时,地对人的作用力和人对地的作用力哪个大。 地面对人的 支持力与人对地面的 压力 地球对人的 重力与人对地球的 吸引力 地面对人的 摩擦力与人对地面的 摩擦力 人站在平直公路上时,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G N f地 想一想
,且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特别提醒: (1)分子间的引力 F引 和斥力 F斥 都随距离 r的增大 (或减小 )而减小 (或增大 ), 但斥力减少 (或增大 )得更快 , 它们都是单调减函数 , 而分子力 (合力 )并不是单调变化的。 (2)分子力是短程力。 当分子间距离 r> 10r0时 , 分子力变得很微弱 , 可认为 F= 0。
必然的联系,而个别事件的特征和偶然联系已经不是重点了。 例如气体在无序运动中不断发生碰撞,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个特定分子究竟具有多大的速度完全是偶然的,不能预知。 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和理论都证明它们的速率分布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
.如果让大汉穿上溜冰鞋站在磨光水泥地上,两人再比力气时,女孩就 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大汉拉过来. 例 2 一辆汽车沿山坡加速上行,不计空气阻力,汽车受到哪几个力。 并指出各个力的反作用力. 分析 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汽车发生作用的物体,找出汽车受到的力,然后由“甲对乙和乙对甲”的关系,找出各自的反作用力. 解答 汽车受到的力和各个力的反作用力列表如下: 画出汽车和山坡隔离体的受力图,如图 3-
互作用的摩檫 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方向相反。 第三组 : (演示 )两个测力计对拉 , 观察读数 , 大小相等 , 改变力 , 继续观察读数 , 仍相等。 (说明 )这对拉力不仅方向相反 ,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 而且大小始终相等 , 并且同时变化。 第四组 : [来源 :学科网 ] (演示 )穿上溜冰鞋的两位同学相对站立 , 其中同学甲推了同学乙一 下 , 观察到两位同学都向后运动。